浅析(《国内大循环》贾根良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篇 财政金融、主权信贷与新的发展模式,第十五章 改革人民币基础货币发行机制)
本书作者贾根良下文简称:作者
本文作者下文简称:笔者
作者核心观点:允许我国央行可以直接通过认购和包销一部分国债的方式发行基础货币,这不仅将会为政府节省相当大一部分公债利息费用,而且将为政府实现公共目标提供大得多的操作空间。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九条:“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修订为“中国人民银行可以直接认购、包销一部分国债,但不得购买外汇发行人民币,不得认购、包销地方政府债券。”
为解读作者的观点,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现代货币理论”。
现代货币理论又称国家货币理论或主权货币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为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物价水平和经济活动变动的最根本的原因,主张国家除控制货币供应量外,不应干预经济生活,主张“一个国家,一种货币”。该理论认为货币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主权之一,其本质是不兑换的政府负债,不兑换货币位于债务金字塔的顶端,是主权国家使用的最具流动性的负债。
该理论认为,主权国家政府的开支不必向私人部门借债,只要印刷的发行不兑换货币就可以满足需求,这种货币发行构成了国家财政和金融体系的基础,而发行国债只是一种利率保持机制。
1)作者认为“禁止央行直接购买国债”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货币主权
2003-2013年我国基础货币发行的主要渠道为“外汇占款”,高达95%。与之相比的央行在二级市场通过购买国债发行货币的数量可以忽略不计。这严重制约了政府通过赤字开支创造货币以应对国内所面临的许多重大挑战的能力。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因外汇占款被迫大量发行人民币所导致的通货膨胀,就是例子。
同时,作者还指出欧元区发行货币发行权归欧央行,欧盟各国没有货币发行权。即欧盟各国无法通过“无中生有”的方式发行货币解决当前的财政危机,法国截至2017年已经负债22998亿欧元,已超过法国本年GDP,而希腊早已破产,相反美国的表面赤字则可以解决。(见观点2)
2)作者认为“禁止央行直接购买国债没有历史和力量依据”
作者认为我国的银行法第二十九条是学习美国。而美国《联邦储备法》对于“允许美联储直接认购和包销美国财政国债”这一法规。1917年至1935年《联邦储备法》允许美联储直接认购和包销美国财政国债,美联储经常使用这种权利,且没有出现问题;后因为保守势力反对,该规定被禁止,直到1942年,该规定获得战时豁免,且二战后,该豁免一直延长到1981年。该豁免之所以在1981年到期,是因为美国在国库现金管理制度上的修改,使得可以绕开“禁止美联储直接认购和包销美国财政国债”这一法规。当下美国可以通过该方式无限制的印发美元,同时美元作为世界结算货币,美国可以将超量印发可能带来的通货膨胀等问题转移到美国国外,让对美国贸易顺差的国家为美国政府赤字买单。
3)笔者观点
笔者赞同传统的“货币数量论”已经无法解决新时代面临的所有挑战,应该重点关注“货币状态”而非“货币数量”。对于“政府赤字”、“货币发行”需要有新的认识,新的金融体系。作者的观点粗略概述就是“赤字货币化”,赤字货币化在实践中已经存在,但与之对应理论体系还有待探索完善。
词汇释义:
不兑换货币:是由于实施严格的外汇管制,各国货币将无法与其他国家的货币自由兑换,这种不能自由兑换其他国家货币的货币,称为不兑换货币。
货币数量论:在货币数量变动与物价及货币价值变动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其核心思想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商品价格水平涨落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的高低与货币数量的多少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