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补充需求带动银行债券发行量高速增长,开年商业银行债发行规模已超4500亿,大中型银行为发行主力。分析指出,部分获批未发行、发行未满额度的存量尚未消化,同时部分银行业补充资本的渠道偏窄,未来银行债券发行仍有增长空间。
开年银行发债超4500亿 国有大行打头阵
3月2日,财经网金融根据企业预警通APP统计,开年前两个月商业银行债发行规模已达4540亿元,相对去年同期增近四倍。发债类型包括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小微企业债、金融债,以及小部分绿色金融债、三农债、双创债等。
从发行规模看,以二级资本债、金融债、小微企业专项债以及永续债为主,年内上述类型的债券发行规模分别为1301亿、1030亿、1000亿以及880亿元。其中,永续债的发行数量大幅提升,远超2021年同期的45亿元及2020年的370亿元。
近期,农业银行单笔发行规模为500亿元的永续债,创下年内单笔发债最高纪录,也带动了银行永续债发行量的水涨船高。农业银行在募集公告中称,本期债券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依据适用法律和主管部门的批准用于补充发行人其他一级资本。
实际上,国有银行以及部分股份制银行是新年以来发债主力。除了农业银行“大手笔”发债外,邮储银行也发行了300亿元永续债。此外,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分别发行了400亿元、300亿元、300亿元二级资本债。
股份制银行中,以光大银行和兴业银行单笔发行规模靠前,二者分别发行了400亿元小微债和250亿元二级资本债,总规模则是浦发银行靠前,前两个月该行发行了三笔共计600亿元的金融债。
关于开年商业银行发债频繁的原因,光大银行宏观分析师周茂华对财经网金融分析称,主要是疫情与银行风险处置消耗资本金,部分银行利润留存等内源性补充资本不足,监管部门鼓励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增强稳健经营与抗风险能力,银行通过债券、股权等工具多元化补血。
中银协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也曾指出,在监管政策的支持下,永续债成为商业银行其他一级资本补充的首选工具,二级资本工具债发行规模也继续保持高位。
部分银行资本补充仍存压力 债券发行量有望持续提升
获批未发行、发行未满额度的存量仍在,同时银行业补充资本的需求和压力也普遍存在,年内银行债券发行仍有增长空间。
中信证券此前的研报指出,2021年度,国有行与股份行中,现有未发满获批额度二级资本债共计3250亿元,永续债共计2350亿元,预计共计5600亿元的银行资本工具将于2022年上半年全部发行完成,按照存续二级资本债与永续债中国有行 股份行分别占比约80%和85%计算,预计2022年上半年全部银行将发行二级资本债4062.50亿元,永续债2764.71亿元,共计6827.21亿元,超过2021年与2020年的上半年发行规模。
大中型银行体量大、业务广,同时,去年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D-SIBs)名单的出炉,19家银行入围,当时银行发债曾迎来一波小高潮,不排除后续有进行长期资本补充的可能。
曾有分析人士指出,D-SIBs银行将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须为达到附加监管要求付出更多成本,这种成本既包括更严格的资本达标水平,也包括为维护系统重要性声誉而付出的额外的经营努力。
此外,近年来监管层引导压降结构性存款、互联网存款、异地揽储等方式也遭到管控,资金渠道、营业网点相对狭窄的中小银行负债压力攀升,发行同业存单、各类债券对于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性得以提升。
据财经网金融统计,年内已有近20家中小银行发行债券。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银行债券的票面利率明显高于大中型银行,其中有两家农商行的票面利率已达到5.1%,属年内最高。
周茂华指出,目前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基本符合要求,且经济保持良好扩张态势,银行经营整体保持稳健;但从中长期看,全球经济前景依然不够清晰,银行信贷保持适度扩张情况下,银行普遍面临的资本补充压力仍大,尤其是对于部分中小银行经营能力相对弱,补充资本渠道较窄情况下,预计未来包括二级资本债在内的补充资本工具发行仍保持适度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