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这天
把我从睡梦里叫醒的不是饺子
而是银行卡里的钱没了!”
近日
北京通州的刘女士称
去年12月的一天深夜
自己手机里收到上百条验证码短信
醒来后发现名下多个银行卡
被绑定中国移动“和包快捷支付”
其中一张银行卡被盗刷8640元!
2021年12月21日凌晨,正在睡熟的刘女士被手机铃声吵醒,中国银联的语音播报说她卡内的钱被快捷支付转走了。打开手机后,刘女士发现一夜之间手机里多了上百条验证码,来自各个银行、支付宝等平台,如“开通和包支付账户”“重置支付密码”“签约银行卡等”。
刘女士说,经查询,被盗刷了8640元,被盗刷的钱分为14笔,均通过中国移动“和包快捷支付”进行消费,其中1650元用于苹果公司消费,6990元用于“(特约)时韵(广告宣传)”。
对于自己的银行卡被盗刷,刘女士十分不解,“我平时工作很忙,从来不打游戏,也不是手机依赖者,可以确定自己也没有点开过任何可疑的链接,而且被盗刷的公积金卡,从未进行过网络支付和绑定交易,只是每年定期去银行取现,这样的银行卡信息都能泄露,什么才是安全的?”
刘女士称,自己多次向中国移动就“被乱发验证码、乱开钱包支付业务”投诉,但答复均是“没有任何责任”。
同时,刘女士也要求被盗刷银行卡的开卡银行进行追款。经调查,被盗款项一部分进入了非她名下的苹果账户进行充值消费,另一部分显示“(特约)时韵(广告宣传)”的被盗款项则显示进入了杭州市民卡。
警方表示,刘女士遭遇的是一种新型技术类网络盗刷,“就是通过伪基站获取手机信号,窃取登录验证码,从而进行盗刷行为,是一种不需要接触的‘嗅探’技术。”
近些年
“嗅探”盗刷银行卡事件
屡见不鲜
近日,山东滨海公安局滨南分局也侦破了辖区内首例利用“嗅探”技术盗刷资金案,据警方介绍,犯罪嫌疑人通过架设伪基站,使用“嗅探”设备获取一定范围内的手机号码,收到的短信内容也会自动显示在“嗅探”系统电脑上,随后犯罪嫌疑人再用获取的手机号登录支付平台,使用“嗅探”设备截获验证码等信息,进一步获取该手机用户的详细关联信息,最终通过第三方平台完成账户资金盗刷。
2021年5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银行卡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其中明确规定,发生伪卡盗刷交易或者网络盗刷交易,借记卡持卡人基于借记卡合同法律关系请求发卡行支付被盗刷存款本息并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对此,刘女士也多次要求被盗银行卡开户行农业银行北京紫竹桥支行追回被盗款项。
农业银行北京紫竹桥支行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为刘女士追回被盗款项,其中用于美国苹果公司消费的1650元已经拨款至农业银行,“现在处于60至90天的争议期,如果苹果公司方面不提起复议,钱就能返还到刘女士账户中。”而剩余的6990元,还在处理阶段。
中国移动和包支付客服人员表示,“和包支付”绑定银行卡,确实不需要人脸识别等本人验证方式,提供银行卡号和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绑定。对于刘女士银行卡被盗刷一事,客服人员表示需要反馈给客服代表进行处理,尚未进一步回应。
如今距离银行卡被盗刷已经过去了一个月,刘女士仍然心有余悸。“虽然移动支付很便捷,但和安全是矛盾的,我不想再有被惊醒的夜晚。”
新晚报综合澎湃新闻 广州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