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七次党代会以来
全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 33.8万人 完成各类职业培训 52万人次 新培养高技能人才 2.5万人
市七次党代会以来
近年来
建成创业孵化园区31家
返乡下乡创业达99773人
创办市场经营主体88672个
带动就业357438人
一个个生产车间有序运转,一名名工人干得热火朝天,一场场技能培训火热开展,一辆辆满载务工人员的返岗包车从“家门”直抵“厂门”……这些生动的场景,定格成我市稳就业保就业的精彩瞬间。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社会稳定之基,一头连着百姓饭碗,一头连着经济发展。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将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稳定经济增长,扩大就业规模,提升就业质量,强化为民情怀。市七次党代会以来,全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3.8万人,就业局势持续保持稳定,让更多人民群众端稳了“饭碗”,不断增进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完善政策体系 引领促进就业
就业稳,则民心安。市七次党代会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就业任务,我市积极实施促进就业政策,先后出台《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的意见》等系列就业创业政策文件,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职业培训、促进返乡下乡创业、创业担保贷款助力发展、就业创业扶贫等方面推出多项创新举措,建立了更加完善的就业政策体系。
为进一步强化政策落实,我市建立健全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全市形成政策互动、上下联动、高效协作稳就业保就业的强大合力。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就业服务机制,最大限度用好减税降费、金融支持、援企稳岗等政策,大力实施援企、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支持性措施,确保服务落实政策落地。为提高政策知晓率,市人社部门创新宣传方式,率先开通抖音平台“人社小姐姐”官方账号,以自制小短剧形式广泛宣传就业创业等政策,公布就业政策清单和网上申领渠道,让更多人真正享受到惠民政策红利,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目标。
突出重点群体 破解就业难题
高校毕业生是稳就业工作中的特殊群体,是保就业任务中的重中之重。2020年,面对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我市在全省创新开展“党建引领+志愿服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援助行动。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带头、全局党员志愿者全员参与,建立了党员志愿服务分工负责机制和就业帮扶责任体系,市、县同步实施,四级联动帮扶,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20条路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38项政策措施,对来濮回濮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一对一”“保姆式”结对帮扶,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100%,实名登记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就业见习完成4800余人,大学生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完成2200余人,县区自行开发基层服务岗位上岗900余人,为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提供了“点对点”精准就业服务。
“去年疫情期间,厂子是人社部门给找的,专车护送路费还不用自个儿掏,作为咱濮阳的农民工很自豪!”9月13日,远在浙江临海永强集团上班的濮阳县籍务工人员王金民称赞道。作为劳务输出大市,我市创新打造“输出+培训+就业+服务+保障”的劳务输出模式,完善省际劳务协作机制,持续强化岗位对接,开通“点对点”就业推介服务,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每年超110万人次。
同时,我市大力实施失业人员集中帮扶行动和困难群众精准服务计划,制定个性化就业援助措施,实施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实现突破,每年开发乡村保洁、保绿、公共设施维护、便民服务等岗位5200余个,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针对各类群体就业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我市还划分板块、需求,分类别开展一系列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在全省率先打造“就业红娘”直播服务平台,组织“陪读妈妈”“夜市招聘会”“民营企业”就业直播80余期;定期组织春风行动、金秋招聘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11+N”公共就业专项服务系列活动,为企业和求职人员搭建对接渠道。
实施创业引领 激发发展动能
“在市创业贷款担保中心的扶持下,我累计借款400万元,公司从初创时小作坊式的手工业做起,逐步发展成了技术先导型、科技创新型药用玻璃包装的领航企业,还带动110余人就业。”濮阳市鲁蒙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健说,正是有了人社创业贷款的扶持政策,他的企业才迅速壮大。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创业是就业之源。一个人创业成功,就可以带动几个人甚至一批人就业。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创业引领工程,强化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孵化、创业辅导“四位一体”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完善双创载体,推动双创示范基地提质增效,积极引导特色孵化园区建设,强化创业扶持,提升创业服务,优化创业环境。全市建成创业孵化园区31家,累计吸纳创业实体2081家。组织开展创业培训“质量提升行动”,完成创业培训5.5万余人次。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建立创业导师团队,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咨询、政策指导、项目支持等服务6万余人次。深入推进全市返乡创业“头雁工程”,返乡下乡创业热潮持续,全市返乡下乡创业已达99773人,创办市场经营主体88672个,带动就业357438人。
为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我市还创新拓展创业担保贷款业务,增加扶持对象、拓宽担保渠道、扩增信贷产品、提高贷款额度,推出“先锋贷”“三零贷”“两低一多贷”“7天速贷”,开设“一站式”服务区,全市累计发放贷款102.8亿元,支持11.8万家创业实体发展,扶持带动创业就业43.2万人次。
强化职业培训 提升就业质量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技能培训作为提升城乡群众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建立“1+3+5”政策体系,实施“六单式”培训,整合培训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实施以工代训,抓好项目带动,逐步构建城乡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培训实效。市七次党代会以来,完成各类职业培训52万人次、新培养高技能人才2.5万人,建设3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
根据我市装备制造、化工材料、食品加工三大主要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市人社部门先后组织36家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3803人。着眼电商直播等新业态需求,我市在全省先试先行创新开展免费“网红”直播行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助力电子商务行业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厚植人力资源优势。
“现在有了一技之长,在家门口的生产车间就能干活,既能赚钱还能顾家,生活越来越幸福了!”在台前县舞琳舞蹈服饰鞋业公司工作了4个年头的郑雪巧开心地说。记者 樊欣欣 通讯员 李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