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以来,市发改委立足职能定位、强化责任担当,认真贯彻落实“两条例”,在审批效能提升上全面发力,在惠企便民服务上主动作为,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精准助企服务,激发企业活力。建立重大项目建设专项调研督导机制,成立3个重大项目服务督导小组,每周深入项目建设一线,全面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做到问题在一线解决;对涉及面广、解决难度大的疑难复杂问题,提交分包市级领导、重大项目周调度会解决并跟踪督办;截至7月底,284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03.4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3.3%。建立领导干部分包推进机制,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主动跟踪服务市场主体,帮助18家分包企业解决问题10个。全面落实降本减负政策,上半年累计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3.76亿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强化生产要素保供,先后帮助豫能、国能2家电厂争取两批次、106列国家铁路总公司优先发车调度令,大幅提升企业电煤库存,为企业平稳生产运营保驾护航。
加强政银企对接,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在全省2021年重点项目金融推介会上,向金融机构推介我市有融资需求的重大项目181个,总投资达1305亿元,涵盖省市重点项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新一重”等。8月6日,与市农发行召开重大项目对接会,推介项目704个,其中洪涝灾害损毁项目178个,评估损毁投资额20.39亿元;灾后恢复重建和防灾减灾项目466个,项目总投资203.25亿元;重点产业发展项目60个,总投资458亿元,融资需求249亿元。与此同时,为推动信用融资贷款业务,联合市委营商环境办等部门联合出台11条措施;强化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依托“信易贷”发放信用贷款152.51亿元,实打实纾困解难,点对点激发活力,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提高行政审批效能。着力精简审批事项,出台《濮阳市简化和规范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实施方案》,对涉及投资项目立项、报建、验收等91项审批事项精简至48项;对项目审批、用地预审、施工许可等审批事项承诺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的1/2以内;除法律、法规规定的必须提供的申报材料外,不再要求项目单位提供其他材料。推行“多评合一”审批模式,整合优化投资项目评估流程,实行“一次申请、一次告知、同步编制、集中评审”的服务模式,切实提升政府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出台《濮阳市投资项目审批“容缺办理”实施细则》,按照“自愿申请、提前介入、平行推进、及时转换”的原则,对投资项目办理施工许可证之前的审批事项,各审批部门提前介入审查申请材料,在材料能够满足本部门技术性审查要求的情况下,先行出具预审意见,待前置相关手续办理完毕后,预审意见及时转换为审批手续,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间,提升审批效率。充分利用项目土地办理“时间差”,大力推行模拟审批,推动工程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实现项目落地零缓存、零等待。大力推行投资项目审批统一平台、统一赋码、统一受理、统一办理、统一监管、统一服务的“六统一”制度,项目审批所有事项均通过河南政务服务网“一网办理”,实现审批流程全公开、审批信息全共享、审批行为全监控。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归集涵盖社会保障、纳税、水电气暖、知识产权等各类信用信息共计2.8亿条,网站访问量突破3400万余次,成为我市信用信息总枢纽。在清丰县、范县和台前县开展“信易贷”试点,截至7月底累计为守信企业、个人授信48.63亿元,发放无抵押贷款12.32亿元。大力开展“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和信用服务机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目前我市失信专项治理工作成效显著,已提前完成省定任务。积极指导失信企业依法依规开展信用修复,截至7月底,依法依规初核办理符合条件的信用修复申请1472件,帮助失信主体重塑信用。记者 李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