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凉不凉?领到馒头了吗?”晨曦微露的黎明,在市城区黄河路与振兴路交叉口,李军玲端着一盆冒着热气的馒头,正在一群吃早餐的环卫工人中穿梭。4年多来,这个街角热闹温馨的场景,是濮阳清晨每天不变的风景。
初心 希望环卫工吃上热粥
李军玲是农民的孩子,13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她的母亲要独自养活8个子女。因为家庭困窘,她15岁初中毕业就不得不辍学养家。20世纪90年代,她也曾做过环卫工人。那时,濮阳环卫的机械化清扫设备几乎为零,街道清扫全靠一双手和一把大扫帚。为完成工作任务,李军玲每天凌晨四五点钟就要起床,早上忙起来有时连喝口热水都是奢望。那时,她暗想:如果以后有了能力,我一定要让环卫工人吃上热乎乎的早餐。
结婚以后,李军玲与丈夫卢志勤开始在商界打拼。生活渐渐富裕起来的她,日子越过越美,但却从未忘记做环卫工时的初心,总感觉幸福生活中好像少了点什么。
2015年,她去郑州出差时第一次知道了爱心粥,心中陡然一震:这不正是自己一直想做的事吗?她决定回濮阳后尽快也开一间爱心粥屋,让环卫工人清晨劳作后有个短暂休憩的地方,能在这儿吃上一顿免费的热乎饭。
付诸行动前,她把打算告诉了朋友和家人,却得到了很少的支持。但是,为了初心与诺言,她仍想一试。
践诺 建起粥屋送早餐
2016年,她一个人做完了爱心粥屋前期的各种筹备工作。当年11月,市城区黄河路与振兴路交叉口多了一间并不算起眼的粥屋,龙都爱心粥屋正式开门迎“客”。
一开始,环卫工人对李军玲提供的免费早餐半信半疑。去了之后发现,他们在那里不仅真的能喝上免费热粥,“女老板”还特别热情,每天都会忙前跑后为他们盛粥、拿馒头,一直乐呵呵地做他们的“服务员”。
吃着碗中的热粥,环卫工人心中暖暖的,也有人眼眶变得湿湿的。心中被人燃起了一团火,他们手中的扫帚挥动起来也有了更多的热情和动力。
粥屋开门不久,时任市文明办副主任的李亚丽闻讯而来,她大力赞扬李军玲的爱心和义举,给了她将粥屋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李亚丽鼓励她说:“做好事是会上瘾的,你的善良和义举也将感染和带动很多人……”
的确,随着爱心粥屋名气越来越大,一些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城市拾荒者也渐渐成了粥屋的常客;一些同样热衷公益、心有大爱的人和单位、企业,也主动联系,粥屋有了越来越多的志愿者。2020年“99公益日”活动中,爱心粥屋发起的募捐,全市共约10万人次参与。从市直机关到中小学校,从四岁半的幼儿到耄耋老者,从大学生到普通市民,从学生家长到爱心企业家、书法家……一碗看似寻常的爱心粥,在短短几年间串联起了濮阳一个个志愿服务团队,串联起了一个个热心公益的濮阳人。于是,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志愿者在粥屋感受到奉献的快乐,环卫工人在热粥中感受着社会的温度。
传承 志愿服务让爱走更远
2017年,为让爱心粥屋走得更远,李军玲将生意全交给丈夫打理,又转让了年利润30多万元的饭店,她决定把全部身心都交给粥屋。“原来做好事真的会上瘾!爱心粥屋不仅得到了市领导的支持,也在吸引越来越多单位和志愿者的加入,我会一直做下去,做一名永不下岗的志愿者!”她说。
此后,在爱心粥屋的基础上,她又成立了濮阳市龙都爱心粥屋志愿服务站,成立了濮阳市龙都爱心粥屋户外劳动者驿站。她给热衷公益的志愿者搭建了奉献平台,也让户外劳动者有了固定的休息场所。
怎样让一碗粥温暖更多人?李军玲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随着越来越多爱心人士和单位团体成为粥屋志愿服务团队的一员,李军玲开始在志愿服务中增加新的内容。早晨的志愿服务结束后,她会让志愿者们互相分享志愿服务心得,交流感想和收获。此后,粥屋又相继开展爱心传递大型公益、字画慈善拍卖、亲子教育、千人义卖等多种慈善活动,想方设法通过更丰富的志愿服务内容,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等的30多个高等院校的濮阳籍大学生们,在爱心粥屋志愿团队的基础上成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他们不仅轮流到粥屋做义工,还自发上街去清理小广告,到孤儿院义务辅导孩子们学习,进一步扩大了粥屋志愿者的服务范围。
暖心 用志愿服务助力社会治理
粥屋的公益之光,不仅暖了环卫工人的胃,也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一次,在早上志愿服务结束后的心得分享环节,一名初二女生说:“我有一个强势的妈妈,我曾自杀过三次,今天终于在这里感受到了片刻欢乐……”分享环节结束后,热心的李军玲把女孩悄悄留下,跟她推心置腹,最终用爱让她打开心扉。随后,她又主动与女孩妈妈联系,用学习到的心理咨询知识帮妈妈分析家庭问题成因,探讨解决母女矛盾的计策和办法。在李军玲春风化雨式的付出和感召下,抑郁的女孩重新接受了妈妈,也从此爱上了志愿服务和她。女孩在纸上为她写下:“李阿姨让我的眼泪变成了‘珍珠’!”
曾经,一位来粥屋用餐的老人,总喜欢吃完再捎带几个馒头。趁着一次早餐发放馒头的时机,李军玲向用餐的环卫工人和老人真诚地说:“早餐我们管够,请大家放心吃饱!但是,如果吃饱之后还要再拿走,那性质可就变了,咱可不能因为贪念而丢了人格!”第二天,老人又来粥屋吃饭,李军玲照样笑脸相迎、热粥奉上。此后,被她感化的老人再也没有多拿过一个馒头。后来,老人还主动做起了粥屋的志愿者,并捐出100元现金。她对李军玲说:“俺要向你学习,以后做好人、做善事!” 看到老人的可喜变化,周围的人对李军玲连连称赞,都在感叹原来爱的能量这么大!
另外一位老人,一生爱与人较真儿,自称“跟人打了一辈子官司”,是“上访专业户”。在爱心粥屋吃饭时,他从志愿者身上看到奉献比索取更让人快乐,加上李军玲的耐心开导,老人终于放下了心中的执念,他说:“俺今年70岁了,跟人打了一辈子官司,以后俺再也不天天跟别人过不去了,俺要开开心心活!”
去年暑假,李军玲的大儿子从大学打来电话:“我和弟弟暑假不回家了,我们商量好了都在假期勤工俭学,自己挣钱支持爱心粥屋!”举着电话的李军玲一时间难以成言,眼中早已蓄满泪水。作为母亲,她当然会思念、心痛孩子,但作为粥屋的一员,她又无比欣慰于孩子的懂事和对粥屋的支持。
4年中,在爱心粥屋得到温暖和滋养的,不仅仅是环卫工人,不仅仅是心情抑郁的少年,也不仅仅是孤苦无依的老者,它为众多爱心人士、单位和企业搭建起了奉献平台,通过不间断的、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不断推进文明实践,助力社会治理,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4年来,爱心粥屋风霜雨雪不停、节假日不休,至今已供粥35万余份,提供炒菜35万余份、馒头70万余个,投入资金近百万元,发展爱心志愿者1700余人!
一碗热粥,温暖了环卫工人的清晨,拉近了龙都百姓的距离,也让濮阳这座城市持续传递着爱的温度!记者 王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