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许多以“大胃王”为卖点的“问题吃播”已被清查封号,但如今部分短视频直播平台上,以“拼酒醉酒”来“吸粉”的“问题喝播”却仍然活跃。有的喝播视频更新的频率很高,一周下来能发四五条;有的喝播甚至一口气就喝下一大瓶白酒,让人看着都觉得肝疼。对此,专家表示,相比于吃播,喝酒的成瘾性和危害更大,用这种方式来赚流量,无异于“拿命换钱”。
喝播打着美食幌子狂饮烈酒
赚流量的同时还有人在卖假酒
冒着热气的大棒骨、美味的肉串、满盘的海鲜……从封面看,貌似一个视频主播在分享美食。点击进去却发现,主播还没尝几口饭菜,忽然就摆出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然后就拿出酒瓶和一个大酒杯,倒上满满一杯白酒,一饮而尽。主播喝酒部分所占的时间,足足有视频总时长的一半多。
而像这样的视频,有的主播一两天就能更新一期。
看似是主播在分享美食,其实视频主题就是喝酒
在各大平台上,打着分享美食的幌子,看点其实是喝酒的视频还有不少。“羊蹄这样吃才过瘾,配白酒十只不够吃”“晚饭安排两盘鸡爪,再喝上两杯好过瘾”……一些视频甚至把喝酒直接写进了标题里。有的主播则更为明目张胆,连菜也不吃,上来就“对瓶吹”;还有人则发起了喝酒挑战,一口气拿出好几瓶酒,连续喝完。
在视频评论区,有人对主播如此能喝发出惊叹,有人担心主播的身体健康,还有人吐槽说喝酒图的是心情,不应该当成表演。而有意思的是,部分网站特意为此类喝酒视频标注“该行为存在风险,请勿轻易模仿”,却并未作出进一步监管。
视频网站上,会标注“该行为存在风险,请勿轻易模仿”,但并未进一步监管
因为喝酒视频的同质程度较高,喝播们为了博得流量,可谓花招百出、丑态毕现:一名主播发明了“挤压式”喝酒法,把酒瓶里的酒都倒在塑料瓶里,用嘴堵住瓶口,再把瓶子用手使劲一挤,满满一瓶酒瞬间下肚;另一名主播特制了一个巨大的酒杯,目测能装下好几升酒,挑战的是一口气把这一杯酒全都喝下去,让人看了不禁肝疼;有的主播走的则是“恶心路线”,一瓶二锅头居然用鼻子全吸了进去;有些喝播为了向观众证明自己喝的是真酒,还会边点火边喝,连衣服都不小心被烧坏了;还有几个年轻女性拼喝60度烈酒,其中一人醉晕在厕所里,最终由同伴将她扛了出来……
主播为了证明是自己喝的是真酒,还要点一把火
几个年轻女性拼酒的视频,播放量达到了173万
为什么这些喝播拼了命也要喝酒?记者发现,喝酒视频确实能抓人眼球,吸引流量——某位以“介绍养马经验”为主要内容的博主,平均一个视频只有几百到几千的播放量,但某一次更新的“挑战喝9瓶酒”的视频,播放量直接达到了4.5万;另外一名博主,发布的内容比较多样,聊天、旅行、吃播喝播都有。所有的视频当中,含有喝酒、拼酒字眼的,播放量明显比其他的要高出一截,由一两万涨到了十几万;还有一位视频主播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做“喝播”一年多已积累了20万粉丝,“在直播里喝得越猛点击量越高,有一次5口喝完1斤高度白酒,观看量一下子就飙到了20多万。”
一位分享养马经验的博主,偶然一次喝酒视频的点击量明显高出许多
而在赚得流量之后,不少主播也“顺便”卖起了酒——他们会在视频中不断吹捧某款酒,并将视频链接到微店、淘宝店,还会在直播评论区发布“买酒加微信”提示,为卖酒引流。但记者发现,这些酒质量风险很大。
有3.8万粉丝的主播“鑫宇酒先生”发布的每条短视频里都喝同一款“茶缸酒”,视频中有酒包装特写,账号链接到快手小店。辽宁新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信息显示,出产该酒的沈阳市郑家坊酿酒厂从2017年至今,连续多年因“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生产不符合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遭行政处罚。该厂部分酒产品还曾被检查确定为不合格产品。
“喝喝喝”的背后谁在“呵呵呵”?
“问题喝播”活跃背后是巨大利益驱动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法治国际中心高级研究员臧雷等专家表示,“问题喝播”冒头活跃的背后是巨大的利益驱动。
1.格调低但点击高
浏览、观察了多家网络平台上不少“问题喝播”视频后,记者发现,快手平台“问题喝播”账号粉丝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还有的视频平台上“喝播”视频单个播放量甚至达到20多万。
从事直播行业近10年的李珊如今在天津运营一家MCN企业,她认为,“问题喝播”审丑满足了部分观看者的恶趣味,事实上吸引了大量用户点击、打赏。部分主播看中该领域门槛低的特点,不惜试探甚至突破法律底线,只为快速“吸粉”“养肥”账号。
2.伤身体但能赚钱
一位快手平台主播坦言,为了“吸粉”需要高频更新,自己的确越来越觉得身体“吃不消”,这么拼是因为“问题喝播”赚钱多。
一位视频UP主告诉记者,在他的“喝播”中植入酒广告为3000元一条,专题则为5000元一条。业内人士透露,有短视频平台上,粉丝量过万的主播,一场三四个小时的“喝播”平均打赏收入约为1000元至3000元,如果接受粉丝的指定挑战,打赏金额可能更高。此外,在“喝播”类直播中带货可分到销售额的10%至15%。
3.管理乱且利益大
此前,国家网信办和多地监管部门都曾对“吃播”类内容作出明确禁止性规定,一些头部短视频、直播平台也承诺对此类违规内容“进行严肃处理,或给予删除作品、关停直播、封禁账号等处罚”。但记者发现,各平台实际管理力度并不一样。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头部短视频平台处理“过线内容”反应更快,但另一些大型平台则要求“有一定数量的用户举报才会进行处置”。
某知名网络视频平台工作人员坦言,此类“问题喝播”已存在一段时间,平台作为其利益共同体,在内容不直接明显违法的情况下,往往选择默许。“毕竟流量是平台的‘命根子’,只要不被监管部门‘抓现行’,对能带来规模流量的内容,部分平台宁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还有平台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实时直播的监管确实仍有难度,直播间巡视、扫描,包括AI技术鉴定仍有漏洞。“比如说有些主播会聊很久的天,然后再猛喝一会儿,就会增加我们发现的难度。”
“问题喝播”拿命换钱博流量
平台需压实平台责任,斩断利益链条
对于“问题喝播”视频,北京回龙观医院酒药依赖病房主任杨可冰认为,相比起之前的大胃王吃播,这种喝播的危害性更大。“因为酒是更容易让人成瘾的,而且喝酒的损害往往是慢性长期的,一时半会儿可能看不出来。等发现问题的时候,损害已经很严重了。”
有些喝播视频更新的频率很高,一周下来能发四五条。杨可冰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很不可取的。根据科学研究,男性每周的饮酒次数不应超过两次,女性则不应超过一次,而且这个次数指的是偶然应酬、社交性喝酒。“如果每周都是以这样高的频率喝酒,而且形成了规律性饮酒,是肯定会出问题的,无异于拿命换钱。”
而除了喝酒的主播之外,各大平台上还活跃着一批以喝各种饮品博眼球的“喝播”挑战者——5个小时喝完20升的水、一口气喝完6.9升的奶茶,一次喝完100块的加料饮品……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刘红同样明确表示,这些行为存在健康风险,并不可取。“这些水也好,果汁也好,酒也好,喝了那么多,容易引起来胃扩张。进入血液循环以后增加我们血液循环的负担,会增加我们心脏的负担和肾脏的负担,也会引起相应的脏器的功能损伤。”
这些形形色色的“问题喝播”,他们的行为不仅对身体危害性大,还易引发效仿,形成不良导向。那对于如此不择手段赚流量的行为,该如何进行规范监管呢?
据悉,一段时间以来,监管部门对网络直播的监管力度持续加大,违法违规现象有所减少。
有数据显示,2020年,国家网信办等部门,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治理吃播等不法行为,依法处置违法违规直播平台338款,关闭主播直播间7.4万个,封禁违规主播账号10.5万个,处置违规“吃播”账号1.36万个,网络传播秩序明显改观,网络生态有效改善,行业规范管理水平逐步提升。
专家认为,这些经验对治理“问题喝播”很有帮助。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姚泽金认为,“吃播”“喝播”中出现的问题,表明平台监管责任仍未压实,需进一步强化。面对低俗甚至违规违法的内容,互联网平台不是简单标注“切勿酗酒”“未成年人禁止饮酒”等提示就能“甩手免责”,如因逐利冲动而不能及时处置相关内容而引发问题,平台应承担起责任。他建议,平台可建立主播信用机制,打破网络视频领域长期存在“黑红也是红”“负能量也是能量”等乱象,斩断靠低俗审丑捞金成名的利益链条,导正直播内容生产、传播中的价值扭曲。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法治国际中心高级研究员臧雷建议,对用户反映比较强烈、新闻报道比较突出的行业问题,监管机构也应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可以专项行动的形式进行专项监管。另外,监管部门还应出台政策引导鼓励督促相关平台企业在内容甄别技术领域的投入,切实推进技术甄别的效能,堵上相关漏洞。
还有业内人士提出,应进一步发挥社会公众监督作用,鼓励用户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投诉举报,同时督促平台企业优化现有投诉举报入口,设立更加便捷完善的举报渠道。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石慧 综合 新华社、北京晚报、北京日报、中新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