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晋中4月6日电 题:抗战、抗美援朝百岁老人忆峥嵘岁月:和平来之不易
中新社记者 范丽芳
“幸亏上衣兜里装着笔记本,飞来的弹片只是让我受了皮肉伤。”百岁老人李民抚摸着左下腹处的疤痕回忆道。他双手颤巍,手背上的青色血管清晰可见。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这位1921年出生的老人,回忆起战友身亡的情形,忍不住红了眼眶,“和平来之不易,它是无数先烈用流血牺牲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爱护”。
李民是河北省晋州市人,10岁入学,“七七事变”致其失学后不久,加入抗日救国会。立志于以医救人,1942年春,李民从医学院校毕业后,赴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军区制药厂工作。在缺医少药的年代,李民和同事们就地取材,挖掘医药学宝库,自制药品,缓解了战时医药紧缺状况。
回忆起1943年入党的情形,李民历历在目。
“当时日军大扫荡,各地坚壁清野,制药厂所有人员都以车间为单位,分散隐蔽在周围各村。”李民说,1943年10月下旬的一天早上,他起床后去村口察看情况,听到南边干河沟里噼里啪啦乱响,“后来发现是日军袭击邻村后撤出来的一名村民,他提醒我也赶快跑。”
李民立即向队长汇报情况,村民们得以及时转移,“黄昏时,我们回到村里看到一片狼藉,房子也被烧成了黑乎乎的废墟。”因为这次立功,不久后,李民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李民随部队辗转多地,救死扶伤,并进行药品研发和药厂管理。
在老人的家中,一张放大的军装照格外显眼,“那个时候眼睛还很大。”李民风趣地说,现在眼睛变小,不好看了。
被老人珍藏的这张照片,拍摄于1958年。
1951年,李民作为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我们每晚行军四五十公里,昼伏夜出,风餐露宿。”李民在日记中写道:“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朝鲜人民从四面八方回到一片废墟的家园,搭起简陋的窝棚和戏台,大家同台演戏、唱歌,庆祝胜利。我们返回时,他们全村出动,一直送出很远、很远。”
归国后,李民到部队医院工作。1958年从军队转业,脱下戎装前,他特意去照相馆,拍照留念。
经历过战争的血雨腥风、生活的艰难困苦,现今已是100岁的李民每日看书读报,关心时事。桌上几本厚厚的日记本中,夹着从报纸上剪辑下来的新闻报道;一旁的放大镜,用于老人看报遇到地名时,随时查看墙上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
老人获得的勋章众多,三级解放勋章、“人民功臣”奖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父亲常讲过去的事,我们也算是听着党史长大。”李民74岁的儿子李明锁说,父亲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言传身教,成了家风,代代相传。
谈及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李民动情地说,许多人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今天,“上学的人要好好学习,上班的人要做好本职工作,这样就是给国家作了贡献”。(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