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百年华诞)踏访南昌小平小道:中国改革开放思想在这里萌芽
中新社南昌3月29日电 题:踏访南昌小平小道:中国改革开放思想在这里萌芽
中新社记者 刘占昆 吴鹏泉
春意盎然的三月,在江西省会南昌城郊的小平小道景区,众多游客沿着蜿蜒曲折、偏僻幽静的乡间小道踏访小平足迹、瞻仰小平铜像。
“小平小道”所在地原为南昌市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此劳动、生活了3年零4个月。
资料图:参观者行走在南昌小平小道陈列馆园区内的小道上。中新社记者 刘占昆 摄在邓小平的政治生涯中,曾有过“三落三起”的历程,其中两次都是在江西度过的。20世纪30年代,邓小平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曾受到错误打击,在此经历了他革命生涯中艰难、曲折的危难时期之一;“文革”时期,邓小平再次受到错误批判被下放到江西。
据南昌小平小道陈列馆馆长李菁介绍,曾经的拖拉机修配厂,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后,如今已变成占地面积73.3亩的“小平小道”景区。从南昌城区乘车向西大约半小时车程,便可抵达。
走进拖拉机修配厂的修理车间,一股柴油味扑面而来。1969年11月,邓小平和夫人卓琳被安排在这个车间劳动。邓小平之前在车间使用过的工作台、钳虎台以及上面的锉刀、螺丝,如今依然保存完好。
看着眼前摆放整齐的一件件物品,73岁的程红杏说起当年同在一个车间劳动的邓小平,依然记忆犹新。“他最初被分配的工作是用汽油清洗机器零件,但因为上了岁数,手抖拿不住东西,而且弯腰也困难,后来就干钳工活。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刮风下雨,他每天都准时来上班。”
“有一天,邓小平在车间工作时突然脸色苍白,晕倒在工作台,当时我们不了解情况,大家都慌了。”程红杏回忆说,在邓小平工位斜对面的卓琳知道这是犯了老毛病——低血糖,需要糖水才可缓解。卓琳问她家是否有白糖,并叫其泡一杯浓糖水给邓小平喝,服下糖水的邓小平慢慢舒缓过来。“后来卓琳还带了一包白糖给我,说借了东西要还。”
在江西工作期间,邓小平夫妇被安排在当时南昌步兵学校的“将军楼”(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步兵学院内的邓小平旧居)居住。从“将军楼”到工厂,原本需要走40多分钟的大路,两位老人不仅要绕一个大圈,而且路上人来车往不安全。
李菁说,出于安全考虑,热心的工人们在工厂的西侧沿着荒坡与田埂铺铺垫垫修了一条小路,从这里走到“将军楼”只需20分钟。“邓小平在小道上走了三年,这里凝聚了他对中国未来的思索。由此,‘小平小道’也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萌芽地。”
在江西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庞振宇看来,在江西的这段时间,年近古稀的邓小平一边在厂间劳动,一边思考着国家未来之路。他利用这个安静的环境不断学习、思考、提高,积极锻炼身体,为领导改革开放作了充分的智力和体力准备。
庞振宇认为,在连接其住所与工厂车间的小道上,邓小平观察着、思考着、等待着,对社会主义本质有了更深思考和认识。“每每看到民众生活琐事,都能引发邓小平对国家未来的思考。”
正如卓琳之前在回忆江西岁月时所写,通过三年的观察,邓小平更加忧思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通过三年的思考,他的思想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信念更加坚定。这些,对于他复出不久即领导进行全面整顿,以及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制定新时期路线方针政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她还说:“江西、南昌、新建,是我们永远不能忘怀的地方。拖拉机厂工人师傅们的深情厚谊至今仍然温暖我们的心。而从‘小平小道’上延伸出去的,则是一条通往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邓小平是一位伟人,内心十分强大,他提出的改革开放让我们现在的生活过得更好。”年过六旬的余先生参观小平小道景区后竖起大拇指说道。在他身后,一座高6.75米的邓小平铜像巍然矗立,目光凝望着远方。(完)
【编辑:王诗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