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26日电 最高法2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为北京市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王淑梅在发布会上表示,北京法院将加强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建设。
王淑梅称,近年来,全国法院涉外案件持续增长,2020年一审涉外案件达到22330件,较上一年度又增长了3个百分点。人民法院探索完善涉外审判工作机制,全面加强涉外审判队伍建设,涉外审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北京是我国的国际交往中心,加强“两区”建设,形成对外开放新高地,更加需要加强涉外法治工作,这对人民法院的涉外审判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意见》结合北京“两区”建设司法需求,重点从五个方面对北京法院涉外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建设作出具体部署:
一是提升涉外商事审判专业化水平。结合北京“两区”建设需求,优化调整涉外商事案件集中管辖范围,完善案件归口集中办理机制,建设专业化审判团队,提升专业化审判能力,更好地服务保障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二是进一步完善涉外商事审判机制。探索符合条件的港澳台居民担任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鼓励外籍调解员和港澳台调解员参与纠纷化解,发挥他们熟悉其当地法律、习俗、交易习惯等优势,妥善化解纠纷。探索根据当事人申请作出简易裁判文书的机制,稳妥推进简化域外证据的公证认证要求,提升涉外司法效能,减轻涉外案件当事人诉累。
三是加强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建设。随着北京“两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和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的实施,各类国际商事主体的纠纷解决需求将会随之增长。北京法院要加强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建设。探索引入国内外知名国际商事仲裁机构、国际商事调解组织,学习借鉴国际一流纠纷解决规则和纠纷解决机构管理经验,打造一流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中心。支持境外知名仲裁及争议解决机构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设立业务机构,就国际商事、投资等领域民商事争议开展仲裁业务。支持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落地运营。
四是加强国际法研究和运用。北京高等院校、研究机构集中,外企集中,国际贸易活动频繁。北京法院要充分发挥北京国际法学术研究资源集中的优势和涉外民商事案件类型丰富的特点,加强国际法理论和实务研究,推动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的衔接,为我国涉外法治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五是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在涉外法治建设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的地位和作用。北京法院要加强与相关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建立挂职学者、法律研修学者和法律实习生制度,积极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新路径。要建立健全与北京“两区”建设特别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相适应的国际司法人才培养、引进和交流机制,结合“两区”建设需求,加大贸易、投资、金融、税务、信息数据等领域高层次审判人才培养力度。 【编辑: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