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生+高学历=好老师?
半月谈记者 陆浩 杨淑馨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招聘名单在网络屡屡刷屏,“名校”“研究生”已然成为中小学招聘的标配。名校毕业生进入中小学校园,会是基础教育发展的“万灵药”吗?
师范生在双选会上向招聘单位咨询相关信息 郭晨 摄
教师行业门槛不断提高
16人来自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其中6名是博士,这是广州某知名中学招聘的教师。不久前,“深圳一高中20位新老师19位来自清北”的新闻也登上热搜。
如今,高学历名校生成为中小学招聘的首选,非师范类院校、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也在不断涌入教师行业。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不仅是一线城市重点中学的名校毕业生比率在不断攀升,一些二三线城市重点中学的招聘门槛也在不断提高。
深圳某区属初中的英语教师谢林(化名)硕士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他表示,教师行业的门槛虽在提高,但一批高学历优秀人才选择从事中小学教育事业,对基础教育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可喜的趋势。“大多数高学历毕业生有着较为宽阔的视野,而且有多种技能傍身,能够带给学生许多课堂之外的体验。”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宗晓华认为,非师范生,尤其是较好的综合性大学毕业生,选择从事教师职业,反映了教师职业吸引力正在快速提升,是新时代教育职业地位提高的必然结果,也印证了近年来国家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的效果。
“选择在优质高中当教师,无论是出于教育情怀,还是经济待遇,抑或社会地位,目前对于名校毕业生都是一个有吸引力的职业发展路径,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更是如此。”宗晓华说。
学得好是否等于教得好?
成都某初中班主任黄璜(化名)向半月谈记者表示,2017年应聘这所学校时,一本院校本科生就可以被聘用,仅仅过了4年,老师的门槛便提高到“双一流学校硕士研究生”。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师范)专业毕业生小曾说,2019年毕业求职的时候,一线城市教师招聘对名校的偏好已经比较明显,深圳一些顶尖高中几乎只招清北,“我们物理师范专业一年一百个毕业生,最后进入到深圳顶尖的屈指可数” 。
不可否认,名校毕业生的大量涌入为教育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但高学历和优学历是否是中小学教育发展的“万灵药”仍存疑问。
——学得好是否教得好?谢林表示,其所在班级学生的家长经常会质疑他们的教学能力,并认为他们这些年轻教师应该向隔壁班级从业20多年的老教师学习,“在我们学校,学历一般但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更受家长欢迎”。
广东某重点高中班主任王老师表示,有些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名校老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很难将自己所学转化为贴合学生认知的知识,他们课堂上所举的案例往往太难,学生达不到这样的理解水平。
——名校毕业生是否能真正放下身段,一心投入基础教育?谢林说,相比师范生,综合性院校毕业生可能会在心理学、教育学、模拟教学等方面有所欠缺。现在大部分学校都会给新进老师开设各类培训,弥补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短板,但并不是所有老师都严格参加每一项培训。
王老师认为,现在一些学校招聘追求名校头衔,除了名校生综合素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想打响招牌的意思。一些学校为了吸引学生就读,首先想到在“门面”上下功夫。
宗晓华认为,如果优质高中能够招聘到清北等名校优秀的毕业生并加以培养、造就一批名师的话,这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但目前一些学校看重名校的初衷比较功利和狭隘。
要招“名师”,更要培养“名师”
受访专家表示,在明确高学历优学历对基础教育的发展有助推作用的同时,教师队伍建设也不能只盯着招名校生,要招“名师”,更要培养“名师”。
老师在为学生们上课 陈欣波 摄
黄璜告诉半月谈记者,现在不少学校都关注如何从顶尖高校招老师,可很少考虑如何将这些“名师”打造成在家长和学生之间颇受欢迎的老师。从家长角度看,老师的名校头衔虽光鲜亮丽,但他们最终的关注点还是自己的孩子学了多少知识,是否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培养好的人格。“如果学校只把招了多少名校毕业生作为招生噱头,而不下功夫培养老师,名校光环最终可能也会暗淡下去。”黄璜说。
“非师范生名校毕业生大量进入教育行业,让师范教育的格局发生了变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卿素兰认为,面对新形势,教师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的改革力度应加大,教师的培养体系也应更加灵活。
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院长范兆雄建议,师范类院校要进行多样化、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可以更多与综合性大学合作,拓宽中小学教师的生源来源,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和师范生的竞争力。
宗晓华说,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事业,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教师面对的个体千差万别。因此,教师除了要有教育热情和学科知识,还要具备教育学科的知识和教育教学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人师”和“名师”。
【编辑:孙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