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百年华诞)人类开垦史上的奇迹:让中国端稳“饭碗”的北大荒
中新社哈尔滨3月18日电 题:人类开垦史上的奇迹:让中国端稳“饭碗”的北大荒
中新社记者 王妮娜
“未来五年,北大荒集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到202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达到500亿斤。”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守聪日前对记者充满信心地说。
2021年,北大荒集团农作物播种面积将稳定在4350万亩以上,实现粮食总产430亿斤以上,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但人们很难想象,70多年前,北大荒是大片的沼泽地,夏天到处都是水,冬天一片白茫茫。从1947年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抽调14万官兵,分八批次进入荒原腹地,拉开大规模军垦建设的序幕,在这里建起中国最大的国营农场群,让茫茫荒原变成“北大仓”。
手扛肩挑创造的开垦奇迹
据北大荒博物馆工作人员崔柳介绍,1947年,按照中共中央、毛主席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从部队和地方抽调一批干部奔赴北大荒,拉开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序幕。
1958年1月24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又发出《关于动员十万转业官兵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要求全军转业官兵去开发北大荒,屯垦戍边。当年4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农垦部长、进军北大荒的总指挥王震上将,从北京来到黑龙江密山车站广场,召开了“万人大会”。一望无际的北大荒,由此播下千万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种子。
据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馆长丁军介绍,当时的新建点没有任何交通工具,为不误农时,战士们用大盖帽、上衣、裤子装种子,树杆削尖,在新翻的垄上捅眼点播大豆,学着老乡的样子说:“春天捅一棍,秋天吃一顿。”一个新建点每人每天背70公斤种子,走几十里地,仅用几天就运了13万斤种子。
雁窝岛新建点,四周环水,战士们每天就吃玉米粒、小麦,用盐水煮黄豆,最后连盐都没了,就用清水煮野菜,拾野鸟蛋吃……可战士们都很乐观。854农场一分场的复转官兵用刀在草棚大门上刻下自己的誓言:“开发北大荒,为祖国建粮仓,永远留边疆……”
北大荒一到雨季成汪洋,为确保丰收,复转官兵农闲大搞治水会战,20余个水库先后开工,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云山会战”。由4000余名转业官兵和其他职工组成施工大军,在七虎林河上游兴建云山水库。6000余官兵抬筐填土,大坝基本是靠手扛肩挑,苦战194天修建完成的。
从1947年至今,先后有14万转业复员军人、10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地支边青年和54万城市知识青年在这片荒原上耕作,创造了人类开垦史上的奇迹,铸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财富。
“十七连丰”的中华大粮仓
如今,“北大荒”成为“中华大粮仓”。北大荒集团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已经连续十年稳定在400亿斤以上,牢牢地端稳“中国饭碗”。
北大荒人胸怀全国,有求必应。三年自然灾害时,北大荒人把自己口粮减到每月7.25公斤,家属5.5公斤,吃豆秸、树皮、黑土……调出大批粮食支援全国。
2020年2月14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时,满载北大荒米业集团1500吨大米的货运专列,从三江平原发出,驰援湖北……
王守聪说:“北大荒是国家关键时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应继续发扬北大荒精神,迎难而上,履行北大荒国企责任担当。”
如今,北大荒良田连片、林带交织、公路成网、城镇棋布,北大荒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9%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76.28%,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2%,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业商品粮生产基地。
2018年,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挂牌成立,从过去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整建制转入集团化企业化经营管理体制,实现了历史性创新。体制改革的红利快速释放。(完)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