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断旧“指挥棒” 新科研评价体系如何立? 四川严控“切坡建房” 加强农房地质灾害防治 中方:将病毒溯源问题政治化不利于抗疫国际合作 “让我们的城市更美一点”——“城市美容师”的责任与坚守 “如”约而至看两会丨人民如山,两会之上看民生 2021年西安中考公办民办高中同步招生 严禁违规跨区域招生 中方推行“一带一路”不顾及人权价值观?赵立坚:这完全是污蔑 两会新华时评:让“碰瓷”的“碰壁”,玩“苦肉计”的吃苦 张燕生:全球经贸“东移”特征显现 宜抓机遇扩大开放 华媒看两会:“爱国者治港”是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必要之举 浙江为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划定国土空间管控“红线” 部长“天团”权威发声!都说了啥? 关系你我 最高检部署开展律师互联网阅卷试点工作 上海今年拟建100个园区(楼宇)职工“健康服务点”提供各类健康服务 最高法工作报告中,这个“首次下降”值得关注 英国通信管理局对CGTN罚款 赵立坚:它该做的是查处涉华涉港失实虚假报道 “我们从延安走来,雕刻看得见的党史” “灰姑娘”变“绿富美”,看“江南煤都”的华丽变身 广西中医药大学基建处原处长被公诉 去年正副校长同落马 用好红色资源 讲好党史故事 丁磊:数字化正带领我们进入“万物皆可算”时代 瞄准碳中和目标 中国如何打造低碳经济? 讲好百年党史故事 书写新时代奋进史诗 法制网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四川万源:羊肚菌喜获丰收 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奔头儿 政府工作报告拟作81处修改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拟作55处修改 韩国专家看中国“十四五”:彰显信心 更具可持续性 两会新华时评:打造维护群众生活安全的“金钟罩” 全国人大代表李静:中小学校应加强党史教学 全国政协委员谢俊明:湖北复苏迅速 发展后劲大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第一次会议举行 栗战书主持 人大代表为中小微企业发声 吁深化“数字+自贸”改革破十难 【两会系列访谈】五十六个民族一起奔小康·裕固族 中国流散文物追索工作将继续 下一步怎么干? 专访邝美云:“优雅生活者”要有一颗欢喜从容的心 医生凌锋:三分治七分养 她希望全国69万个村子都有“健康小屋” 中国律师身份核验平台已有18万余名律师激活身份核验服务 《潮湿的口红》韩漫漫画(完整版)(全集免费阅读) 连续三周资金流出,疫苗接种太慢或拖累欧洲股市 A股深“V”逆转,北向资金抢筹超30亿,最强多头信号浮现?丨火线解读 如何解决三峡大坝“梗阻”问题?代表建言降低翻坝通行费 收盘丨三大指数午后震荡下行,创业板指跌3.5% 北向资金今日净流入24亿元,净卖出贵州茅台13.54亿元 两会定调房地产,未来楼市怎么走? 研究显示辉瑞拜恩泰科疫苗对巴西变异株有效 老年人免疫反应较弱 保时捷对“超跑新秀”追加投资 股权升至24%丨一只热股 A股“深V”反弹后再跌!利率回升是导火索,机构建议掘金低估值 房企密集展开股价保卫战,地产股走出行情黯淡期 动力电池迎政策利好,格林美涨停,外资、机构现分歧 全国人大代表郭新明:修订《企业破产法》,完善金融机构破产安排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折断旧“指挥棒” 新科研评价体系如何立?

2021-03-09 18:31:09来源:中国新闻网

(两会观察)折断旧“指挥棒” 新科研评价体系如何立?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记者 张素 邢翀)什么样的科研“指挥棒”才能更好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力,向来是全国两会上的热议话题。过去一年,中国官方多次强调要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意在折断旧的“指挥棒”,一系列改革政策也相继出台。

谈及评价体系改革的新方向,多位来自科技领域的代表委员给予肯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家庄铁道大学教授杜彦良对中新社记者说,这将更好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当然,破除“四唯”导向,在折断旧“指挥棒”后,新的科研评价体系如何立,才能正确评价科技工作和人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思考。

杜彦良认为,与基础研究或重大工程需求脱节“闭门造车”式论文不可取,但并不意味着“就此不要论文”,而应鼓励研究者着眼解决当前面临的基础性科学问题。

“破”了以后“立”什么亦费思量。不少代表委员在借鉴其他国家做法后就新“指挥棒”的确立支招。

资料图:科研人员。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资料图:科研人员。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提到,通过揭榜与自命题的方式,选定“基础研究特区”并给予稳定支持,“不考核一般论文成果,只关注研究价值和实施进展”。

需要指出的是,在许多受访者看来,最重要的还是给出时间,引育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说,科学界须在正确的道路上持之以恒。他注意到一些细微改变,比如身边的年轻人从只盯着发文章、拿奖励,到对科研工作的质量、原创价值等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丁奎岭更是把卓越创新人才的引育称为“生命线”。他建议强化价值引领,加强高质量学术就业引导,构建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制度体系与生态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认为,高校研究生阶段是科研人才培养的基石,如果学位评定“唯论文”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制约创新。她建议,研究生在研期间获得国内外专利或有成果转化项目等同于发表学术论文。

“要求三年、五年就出成果,势必导致急功近利。引导大家潜心研究,这才是关键。”杜彦良也呼吁社会给一些时间,让科技工作者们把“冷板凳坐热”。(完)

【编辑:苑菁菁】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