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万亿直达资金背后的民生 “十四五”成为外媒报道两会“高频词” 探访中国妇女干部的“摇篮”:革命老区迎振兴良机 张连起委员代表无党派人士界发言:以提质增效的财政政策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无工不强”硬道理不能忘 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 更不是根本 从“数论文”到多元指标 人才评价改革释放创新活力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工人日报:加强女职工心理健康保护 制造“丁真”?需理性看待 不宜一哄而上 人民论坛网评 | “6%以上”蕴含“人民至上” 吴国华委员代表台盟中央发言:培育新时代两岸青年共同的家国情怀 秦博勇委员代表民建中央发言:加强我国产业链规划引领和统筹协调 人民锐评:“一字千金”,香港是时候抓住机遇了! “十四五”时期香港如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专家:发挥优势打造双向渠道 大灾面前必有大爱 王毅谈疫情下的中国温度 100分钟对话 王毅27答展示“真实的中国” 扩大居民消费 提升消费层次 望外媒报道真实中国 王毅巧用“美颜相机”和“灰黑滤镜” 空间太阳能电站: 让人类尽享来自太空的清洁能源 王毅谈中国入世20年的四个重要启示 王毅宣布外交部将为湖北举行全球特别推介会 图表丨政府工作报告传递的幸福:科技创新步伐加快 王毅谈新发展格局:动能更强、载重力更大的“中国快车”欢迎各国一路同行 王毅:把“一带一路”建设成各方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康庄大道 张伯礼:为履职抗疫献“良方” 王毅谈南海问题:排除干扰,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 两会国是厅|如何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享有人生出彩机会 王毅: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和不可逾越的红线 两会国是厅 | 全国政协委员刘焱:更好满足人民对更为优质公平学前教育的需要 王毅:希望美方拿出诚意,尽快重返伊核协议 王毅:中印应相互成就而不是相互消耗,加强合作而不是彼此防范 王毅谈帮助海外同胞抗疫:全体外交人员尽锐出动,日夜奋战 王毅:制度差异不应成为对立对抗的理由 王毅谈缅甸局势:中方愿为缓和紧张局势发挥建设性作用 王毅回应对新疆的污蔑:别有用心的造谣,彻头彻尾的谎言 王毅:希望更多外国记者成为“新时代的斯诺” 全国政协委员林凡儒:党建引领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注入“红色动能” 绿色办奥运!北京2022年冬奥会这样降低水资源消耗 王毅谈中日关系:保持定力,走向成熟稳定 巩固脱贫成果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王毅: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和不可逾越的红线 王毅:希望美方拿出诚意,尽快重返伊核协议 王毅:落实“爱国者治港”,完全合宪合法,正当合理 王毅回应对新疆的污蔑:别有用心的造谣,彻头彻尾的谎言 王毅:中日关系要走向成熟稳定,需保持定力不受一时一事影响 王毅:抹黑、打压与己不同的制度本质上是“制度霸权” 王毅:中方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决心没有改变 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我看中国两会) 绿色办奥运!北京2022年冬奥会这样降低水资源消耗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2.8万亿直达资金背后的民生

2021-03-08 09:29:03来源:中国青年报

2.8万亿直达资金背后的民生

3月7日,北京市朝阳区,户外屏幕播放着当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香港代表团全体会议的新闻。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7天!这是2020年财政资金下达基层的最快速度,而在往年这一过程平均用时超百天。这让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为之惊叹。

去年,他跟随国务院督察组到福建调研2万亿元直达资金的落实情况,发现得益于快速直达的资金,基层政府的收支矛盾在当年得到极大缓解,有人甚至称其为疫情下基层政府“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救命稻草”。

2020年全国两会,为应对疫情需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正式提及这项特殊转移支付机制。

经过一年的实践总结,这项举措被加码。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是: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将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规模明显大于去年,为市县基层惠企利民提供更加及时有力的财力支持。

当中央资金一竿子插到底直达基层,引人注目的是高速高效,而背后下沉的都是民生需求、就业保障。

探索直达机制常态化

时隔27年的制度变革,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是件大事。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我国形成了现在的中央和地方收入分配格局。为均衡地区财力差异、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完成特定重大目标任务,由上级政府通过预算安排给下级政府提供补助,称为中央转移支付制度。这既有“劫富济贫”之用,也是“指哪打哪儿”的手段。

当时的转移支付资金是层层下达,由财政部下达至省级财政,省级财政研究提出分配方案后,二次下达到市县。上级政府有权对部分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统筹使用,即给基层多少资金,什么时候给,这是权力也是利益。

多年来,财力的分配场上多方博弈,而疫情带来的影响,开始重塑转移支付机制,正常的转移支付流程被打破,中央资金一竿子插到底,省级财政成了“过路财神”。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小兵说,中央之所以作出这个决定,一定是发现财政资金在下达过程中可能存在中间环节截留的问题。这个问题就会导致在最需要资金使用的地方,资金没法及时到位,到年底资金一股脑全部拨下来,出现突击花钱的现象。

走入“而立之年”的转移支付机制不得不回答最初的设计命题:要让财政资金花得有效率。

财政部对特殊转移支付很重视,将其视作“宏观调控方式的制度创新”以及“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工具”,并专门建立了资金直达市县的信息化系统,贯穿中央与省市县各级政府,贯穿资金下达拨付与使用各个环节。

钱分给谁花?按照中央部署:要全部落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落到社保、低保、失业、养老和特困人员身上;要建立补贴补助实名台账,确保流向清晰可查,决不允许做假账,决不允许偷梁换柱!

效果是明显的。去年实行直达管理的资金一半以上用于基本民生,约34%用于帮助企业渡过疫情难关,惠及74万家市场主体。用于就业补助、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资金支出460亿元,困难群众生活补助资金支出1300亿元……这当中多项民生补助资金均大于此前全年预算。

财政为民

从非常之举到常态化机制,财政资金下达方式的改革新步伐,是政府向人民承诺管好钱袋子、花好每一分钱的直接体现。

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算了笔账:2020年实行直达管理的资金实际是1.7万亿元,当中还包含1万亿元的特别国债;今年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中央财政却拿出了2.8万亿元资金纳入直达机制,占到了全年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30%以上,“中央支持地方的决心很大”。

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十四五”新开局,各领域资金需求加大,原本紧张的财政收支压力更加凸显,压力尤其是在基层。在优化支出结构的同时,亟须提高花钱效率,完善资金分配和使用机制,切实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政府工作报告对此的安排是:中央本级支出继续安排负增长,进一步大幅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7.8%、增幅明显高于去年,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等增幅均超过10%。

用中央本级财政支出的负增长换取增加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让更多的钱用到基层,用到民生支出、市场主体的保障上,这是未来财政施行的方向。

目前,2.8万亿元的直达资金将由哪些资金构成还未明确,但保民生的目标是不变的。

按此前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郝磊的介绍,可直接分配的中央和地方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具备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等一般性转移支付,三类资金将率先纳入直达机制。

郝磊表示,这样的安排基本上能够实现中央财政民生补助资金的全覆盖。比如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等及时足额兑现,更好支持保基层运转等。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表示,上述三类被纳入直达机制的资金为用途清晰,主要用于保基层和民生的资金。

施正文认为,直达机制体现了财政为民的思想,是公共财政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尽管是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但是它触及到整个社会治理体系的变革。”

虽然改革才刚起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有一点已经再清楚不过: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关键是助企业纾困、解民生之需。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均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王诗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