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建设“数字中国” 须直面三大挑战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题:建设“数字中国” 须直面三大挑战
中新社记者 李金磊
数字经济成为大国竞争的制高点。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加快数字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单设篇章,还新增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指标:到2025年提至10%。
中国拿出迎接数字时代的“施工图”,向外界展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雄心。“很欣喜,从中看到了一个充满未来感的中国。”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金李对中新社记者说。
在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看来,建设数字中国,仍需克服以下几个挑战。
其一,“数据孤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并且列出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七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
在金李看来,中国拥有14亿人口,网民规模近10亿,每天产生海量的数据,应用场景丰富,这是中国发展数据经济的优势。但是随着不同平台企业形成相对封闭的生态圈,导致出现各种“数据孤岛”“数据烟囱”,滋生大数据杀熟、“二选一”等乱象,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潜力无法充分释放。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副校长杨松说,数据权利性质、边界、运行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反垄断法及其相关配套法规予以回应。
按照规划纲要草案的要求,鼓励企业开放搜索、电商、社交等数据。依法依规加强互联网平台经济监管,明确平台企业定位和监管规则,完善垄断认定法律规范,打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其二,“数据鸿沟”。
规划纲要草案描绘了一幅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要求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然而,老年人无法像年轻人一样畅享数字生活,“数据鸿沟”问题凸显。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建议,尽快出台完整的信息设备适老规范和标准,推动各级公共数字平台和服务体系完成“适老化改造”,优先解决老人网上预约、交通出行、智能扫码等高频服务事项。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会常委钟瑛对中新社记者说,随着数字经济步入深化阶段,政府在政策措施制定及服务方面也应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怎么让老年人在数字时代不掉队,不成为“局外人”?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加强全民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普及提升公民数字素养。加快信息无障碍建设,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等共享数字生活。
其三,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
数字化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美好智能生活的同时,也带来安全的新挑战,涉及到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指出,数字时代一切皆可编程,万物均要互联,大数据驱动业务,软件在重新定义世界。是软件就不可避免有漏洞,有漏洞就有可能被人利用进行网络攻击。网络安全是数字化战略的“底座”,有了网络安全的保障,数字化战略才能发展得更好。
全国政协委员、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对中新社记者表示,人工智能推动了产业快速发展,企业自身也面临“数字化转型”问题,如何实现消费者数据依法收集和应用,确保数据要素安全、可信、可控,是很重要的课题。
规划纲要草案对此有重点布局:加快推进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基础性立法,强化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安全保护。提升网络安全威胁发现、监测预警、应急指挥、攻击溯源能力。(完)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