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如何“振”?就地取“才”成代表们“新声” 中国名校校长:教育如只关注升学率 国家恐无核心竞争力 政协委员吁加强人脸识别监管 泄露滥用隐私加大处罚 全国人大代表叶仁荪:建议中小学体育课“晒课表” “雷锋”一直与我们同行 世界级城市群发育进行时:长三角如何推进一体化? 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撑 委员建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 防电子烟行业无序生长 代表建议立行业规范让青少年远离电子烟 全国人大代表范秉衡:建议推动智能终端产品适老性改造 从规划纲要草案“一词之变”看中国开放政策新走向 吴良好:坚持爱国者治港 推动“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 湖南推进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 一年票决民生实事3001件 全国人大代表热议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闯新路”“开新局” 为乡村振兴汇聚强大力量 如何看待芯片技术“卡脖子”问题?周玉梅:要加大加快投入跟时间赛跑 相约二〇三五 展望社会主义现代化壮美图景 海南建议筹办博鳌亚洲论坛全球旅游论坛大会 全国人大代表龙翔:警惕“套路贷”中的“假官司”泛滥 全国政协常委张大方:亟待加快构建长江经济带绿色能源保障体系 人大代表石丽平:绣出脱贫战果,再绣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将红色校史、党史“搬上”大学思政课 构建新发展格局 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两会新华时评:期待居住证有更多含金量 人民论坛网评|“民生红包”最暖人心 中国的空间站建设怎么样了?新华网邀B站UP主对话杨利伟委员 杨扬:未来5年更多人将通过北京冬奥会喜欢上冰雪运动 同心同行 大道无垠——台籍代表委员谈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脱贫智慧怎样“武装”乡村振兴? 金融领航 青岛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注册制与常态化退市 双轮改革重塑资本市场生态 东吴证券拟用不超5.1222亿元回购公司股份用于股权激励 财政政策注重更可持续 精准调控纾困市场主体 稳外资聚焦先进制造业等领域 专家:资本市场是吸引外资和优化结构的重要力量 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 今年拟安排地方专项债3.65万亿元 政府工作报告聚焦住房租赁市场 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 平衡增长与风险 银行业机构要继续抓好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 “中证中银证券300 ESG指数”发布 双循环发展应加强服务产业端升级的配套能力建设 水滴保险商城:AI已提升智能质检效率60% 去年互联网人身险保费同比增长13.6% 中邮人寿拔头筹 速度质量“两手抓” 2021年增长6%以上 今年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 小微企业吃了“定心丸” QFII最新持仓动向曝光 去年四季度5.89亿元增仓6家公司 10只个股被证金汇金连续五个季度坚守 5只绩优股估值均低于20倍! 核电产业迎发展新机遇 这些概念股已被机构密集调研 权威解读:GDP增速目标“回归”怎么看?“民生清单”回应了哪些百姓期待? 保险公司遭遇退保背后 险企须摆正经营理念 今年宏观经济政策将逐步回归常态化配置操作 擘画发展蓝图 提振全球信心——海外媒体聚焦中国两会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乡村振兴如何“振”?就地取“才”成代表们“新声”

2021-03-07 12:30:16来源:中国新闻网

(两会观察)乡村振兴如何“振”?就地取“才”成代表们“新声”

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 题:乡村振兴如何“振”?就地取“才”成代表们“新声”

作者 阚力

河南省开封市西姜寨村一座精致的小院里,管家于翠玲正忙着打扫卫生,准备迎接春暖花开时节的“乡村游”高峰。她是当地引进的新兴产业“农旅融合”的受益者。她家原本废弃的小院现在是星级民宿。

未来,像于翠玲这样坐享房屋租金、家门口打工挣钱的农户会越来越多。中国乡村振兴的大棋正在落子、布阵。

河南是农业大省,在中国农业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布局乡村振兴显得尤为重要。3日结束的河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将“抢抓历史机遇,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纳入未来“三农”领域重点工作。

乡村振兴如何“振”,高层在运筹,地方在谋划,正在召开的2021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也在思索。

“第一是产业振兴,第二是人才振兴。”在全国人大代表、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李勤看来,乡村振兴如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值得所有人深思。

培养“本土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在李勤的议案中,多次出现。

她直言,当下农业人才的严重缺乏,制约了乡村振兴发展的进程。“除多举措引进人才,关键还是培养提升本土人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如何就地取“才”?李勤认为,要选好培育对象,加强对农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土专家等乡土人才的培训,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乡村人才队伍;整合农业、职业教育、人力资源、林业、科技、商贸流通等部门资源,形成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记者访问发现,就地取“才”是多位全国人大代表的“新声”。

“这两年高等职业院校扩招面向的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两委干部等,是生源地发展的‘领路人’‘好把式’,也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开放大学副校长马玉霞在建言中说,职业院校应当抓住这些少数关键,探索与乡村建立“校地结合”培养模式,通过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创业政策咨询等服务,兴旺乡村产业。

于翠玲就是经过培训享受到经营民宿带来的实惠。她所在的西姜寨村农旅融合运营方副总裁付娟告诉记者,公司建有乡村振兴大学堂,通过股份分红的形式吸引科研团队及专家入驻师资库,对农民进行专业培训。“通过一至两年培训,让他们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今年春节期间,记者走访内陆河南乡村,直观感受到乡土人才在乡村振兴浪潮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门技艺到一条产业链,从一个村庄到整个区域,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正在成为乡村振兴中的活跃力量。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马玉霞说,除了“校地结合”,政府也可以通过整合涉农高校、职业院校、涉农学科(专业)等资源,建立乡村振兴网络学院,以更开放的形式助乡村育人才、提技能、促发展。(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