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建议用好用活考古成果 让青少年跟上文化自信“节奏” 全国人大代表马恒燕:留住乡村教师才能留住学生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会期7天 共10项议程 北斗三号全球系统运行稳定 服务能力步入世界一流行列 汪洋:在特殊年份书写特殊的“委员作业” 国家文物局、退役军人事务部:提升服务党史学习教育的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阎志:建议加强民营企业财产权保护 “太空台风”是如何被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的 冬奥主题彩绘飞机“冬奥运动号”飞抵长春 天津人大城建委原副主任委员李福海接受审查调查 沈德咏谈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借现代技术完善风险预警 这条进京路,背后有几代人的故事 跟英国驻华大使聊聊“外国媒体是否憎恨中国” 财政资金“零距离”支持 张连起:直达资金今年或继续扩围 “农民科学家”沈昌健:农村养老需求大 迫切需构建国家层面服务体系 人大首场发布会:时间不长 信息量足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议程 凝心聚力谋发展 多措并举保民生 老年人如何跨越“数字鸿沟”?雷军、李彦宏这样说 余海龙代表:时刻准备为祖国和人民去战斗,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今年两会,你最关心什么权益话题? 北斗三号系统服务能力步入世界一流行列 张业遂:中国加强国防建设不针对、不威胁任何国家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午9时开幕 全国人大代表罗俊:“天琴二号”多项关键技术完成地面验证 全国人大代表朱建弟:资本市场在“十四五”要全面完成市场化改革 维护繁荣稳定的“定海神针” 港区代表委员齐赞香港国安法 我国将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 全国人大代表羊毅:培育航空制造业 引领科技创新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八十七次委员长会议 广东启动学雷锋全民志愿服务行动月 新选拔的第三批18名航天员已经准备进入训练 外交部回应《外商投资法》实施成效 甘肃政法部门打通“数据壁垒” 办案全程留痕可查 【驻华大使看两会】“两会为中国人民谋福祉” 全国政协委员韩东太:完善服务体系 推进失能失智失独群体医养结合 人民政协要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集聚众智汇聚众力 全国政协委员程永波:建议设立“粮食安全学”一级学科 辜胜阻作提案工作情况报告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办复率为99.64% 张业遂:不存在中国刻意选择低脱贫标准的问题 国际时评 | 中国疫苗驰援彰显中拉深情厚谊 这场开到深夜的发布会,信息量不小! “城尾村首”不可忽视 人大代表支招乡镇振兴 两次走上“委员通道”的敖虎山委员:你的“命”在我“心”上 全国妇联启动全国巾帼志愿服务关爱行动 毛腾飞:立足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 发挥好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 军人张娜的家庭被广东惠州授予“一等功臣之家” 张业遂:中国抗疫合作不为谋求地缘政治目标 AG600灭火任务系统首次科研试飞成功 “促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的减贫实践”线上主题吹风会成功举办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委员建议用好用活考古成果 让青少年跟上文化自信“节奏”

2021-03-05 09:35:57来源:中国新闻网

(两会访谈)委员建议用好用活考古成果 让青少年跟上文化自信“节奏”

中新网北京3月4日电 题:委员建议用好用活考古成果 让青少年跟上文化自信“节奏”

作者 李贵刚 李明明 李超庆

“利用科技手段将文物与现代元素结合起来,更容易被青少年接受。”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在两会前夕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用好用活考古成果,推出相应的文创产品,能促使青少年跟上文化自信“节奏”。

牛年春节,河南春晚火了,《唐宫夜宴》等节目采用新鲜、现代的方式让历史文化“活”起来,受到年轻人追捧。实际上,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文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年龄层趋于年轻化,来博物院参观的年轻人亦不占少数。

2020年12月,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第四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结果,河南省有26家博物馆上榜。其中,像中国文字博物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等更成为了当地民众主要的休闲文化场所,还曾掀起过一股“周末带娃好去处,学习娱乐两不误”的热潮。

不仅如此,伴随考古人、博物馆人从幕后走到台前,坚守大漠50余载的“敦煌女儿”樊锦诗成为钟芳蓉等青年学子崇拜的“偶像”;单霁翔等博物馆“看门人”成为“网红”。

“上述现象让考古这门冷学科,越来越频繁地走进青少年、走进公众的视野。”马萧林说,这也为用活考古成果、推进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探索了路径。

“考古成果是青少年认识历史、传承文化的鲜活教材。”马萧林认为,要依托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等场所,将考古成果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陈列展览、文创产品、数字化体验、沉浸式互动,让民众看得懂、感兴趣、想参与、有收获感。

他表示,要了解青少年富有好奇心、求知欲的天性,适应青少年圈层化交往、网络化生存、个性化表达的特征,创新主题研学、游戏动漫、职业体验等方式,增强考古成果转化的时代感、吸引力、感染力,有效运用新手段、实现新表达,发挥考古成果在青少年认知中华文明、树立文化自信方面的独特优势,更好彰显以史育人、以文化人作用。

马萧林以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被抢购一空为例,指出“我们需要研究青少年的兴趣点,要适应青少年的表达方式”,创作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文创产品。

他透露,河南博物院未来还将继续加强与青年人的沟通,让他们也参与设计,比如职业化的体验或者游戏、动漫等。“我们会陆续推出更多的文创产品,让青少年喜爱上文物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

此外,马萧林建议,要拓宽中国考古国际化视野,向全世界讲好中国历史故事。要加强人类文明比较研究,持续开展中外联合考古,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眼光的中青年专家,加快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认定标准、评价体系,增强中国考古学在国际考古学界的影响力、话语权。

同时,要加强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的多语种、全媒介传播,让世界看得到、看得懂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从而不断加深国际社会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

“知己知彼,既了解我们中国考古,也了解世界考古,这对增强中国考古学在国际考古学的影响力有很大帮助。”马萧林说。(完) 【编辑:朱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