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建筑业农民工“代际断层” “95后”砌匠建议将工地搬进工厂
中新网长沙3月4日电 题:建筑业农民工“代际断层” “95后”砌匠建议将工地搬进工厂
记者 傅煜
在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每天与红砖、砂浆为伴,重复着将砖墙层层砌高的枯燥生活。16岁就随父亲外出务工的“95后”砌匠、全国人大代表邹彬,曾对未来彷徨无措。
不过,凭借一股钻劲和过硬技术,他从施工企业组织的劳动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20岁成为世界技能大赛砌筑组“首枚中国奖牌”获得者,现已成长为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的一名质量管理员。
备赛期间接受的系统学习与培训,让邹彬开始对砌筑和所在行业有了新的认识,憧憬新未来。“父辈们在建筑业干了20多年,从未参加过任何比赛培训,如果没有国家对工匠精神的大力倡导,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我可能现在还在到处找活干。”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如何为建筑工人发展创造更好条件是邹彬履职以来最关注的话题。2018年,首次赴会的他结合自身成长经历,提出希望企业构建产业工人培养体系等建议。
这几年,通过积极参加履职培训,深入一线调研、了解建筑工人诉求呼声,他的关注点也从农民工个体成长延伸至整个群体及所在行业的长远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去年发布的《新生代农民工生活与心态调查报告》显示,四成新生代农民工一年中可能会换3到5次工作,原因是希望学到一项技能;在身份认同上,来自乡镇的农民工也在不断转换其身份认同,认为其是新时代工人而非农民工或临时工。
“在国家大力开展工人产业培训教育的背景下,传统建筑工地因其工作条件艰苦,已难吸引新一代农民工特别是掌握先进技能的新一代工人加入。”在邹彬看来,农民工群体“代际断层”问题日渐严峻,而高素质建筑工人依旧短缺,迫切需要将农民工培育成新型产业工人。
今年全国两会,邹彬带来相关建议。“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推进建筑工业化,把‘工地搬进工厂’,让新一代农民工学有所用、‘以战代练’,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他提议由政府主导、政企合作,通过大力完善装配式职业技能认证体系、建筑通用技术标准等,促进建筑工业化发展,吸引产业工人就业。
而今虽已走上管理岗位,邹彬仍然扎在工地一线,每次砌体班组进场、交底,他都会细致地打好样板做示范。作为公司“邹彬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邹彬与所在团队仅在去年就为湖南、江西等地多个重点工程项目解决质量管控难题,制作样板156个,通过技能培训、劳动竞赛等形式提升农民工技能。
“希望能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看到有关促进农民工进一步转型为产业工人、传统建筑行业升级的内容。”邹彬说,能为农民工群体和其所在行业做出一些努力,并看到一些进步,是他履职以来最大的期待。(完)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