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夯实民生保障基础——五大关键词解读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成绩单”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 题:更好夯实民生保障基础——五大关键词解读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成绩单”
新华社记者孙少龙、范思翔
民政工作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近年来,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工作开展情况如何?养老服务取得了哪些发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如何推进?
国务院新闻办2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民政部部长李纪恒等介绍了近年来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情况,并就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关键词一:兜底保障
兜底保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底线制度安排,也是民政部门在脱贫攻坚中的最主要工作。
“全国共有19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范围,实现‘应兜尽兜’。”李纪恒介绍,2020年各级民政部门积极实施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组织全面摸排监测,取得了显著成效。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19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范围的同时,目前全国所有的县(市、区)农村低保标准也已全部超过国家扶贫标准,纳入兜底保障范围的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了吃穿“两不愁”。
针对老、弱、病、残等特殊困难群体分类施策、精准帮扶,是近年来民政部门兜底保障工作的一个显著特征。
——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针对特困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流浪乞讨人员等,全面落实救助保障政策,做到“应养尽养”“应救尽救”。
——针对残疾人群体,健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做到“应补尽补”“应助尽助”。
——针对农村“三留守”人员,落实各项关爱服务政策,做到“应帮尽帮”“应扶尽扶”。
关键词二:养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如何养老”正成为越来越多家庭面临的问题。
李纪恒介绍,截至2020年底,全国养老机构达3.8万个,同比增长10.4%。同时,各类机构和社区共有养老床位823.8万张,同比增长7.3%。
一份调查显示,居家养老仍是当前我国大多数老年人的首选。在此基础上,“家庭养老床位”这一新理念应运而生。
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介绍,所谓“家庭养老床位”,是指以养老机构为依托,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支点,把养老机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为有失能老人的家庭提供适老化改造、专业护理、远程监测等养老服务。
“当达到一定规模以后,投入一个家庭养老床位的费用是投入一个机构养老床位的五分之一。”高晓兵表示,家庭养老床位一方面可以帮老年人节省床位费的花销,同时也能让老年人享受到专业的服务;另一方面对养老服务供应方来说,也可以节省养老机构的建设费用。
“下一步要制定家庭养老床位的规范标准,将其纳入养老服务监管范围,出台政策来支持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从而有效服务家庭养老。”高晓兵说。
关键词三:护苗
2020年10月17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并将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同时规定,协调机制具体工作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承担。
“国家层面的未成年人保护协调机制正在建立中,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推动省、市、县各级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机制。”高晓兵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建设也已纳入“十四五”规划,包括乡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在内的机构是各级民政部门贯彻落实法律规定的重要阵地,要切实落地、落实、落好。
“十三五”期间,我国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情况如何?
记者此前从民政部了解到,2016年至2020年,全国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926.4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44万人次。全国5.6万名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67.5万名村(居)儿童主任成为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主力军。
同时,截至“十三五”末,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43.6万名,较“十三五”初期下降28.6%,未成年人保护的制度体系初步搭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和困境儿童保障体系建立健全。
关键词四: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是基本民生保障的重要方面。李纪恒介绍,近年来我国基本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目前城乡低保已覆盖4426.8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同比增长8.6%、11.7%;城乡特困人员共计477.7万人,城乡基本生活标准分别同比增长9.2%、12.2%。
在亮出“成绩单”的同时,针对下一步的社会救助工作,民政部也给出了“计划表”。
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介绍,民政部将从建设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库、健全完善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构建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创新发展社会救助服务方式、不断提升便民利民服务水平5个方面入手,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以建设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库为例,唐承沛表示,民政部将全面开展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以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为重点,建立动态更新的信息库,加强监测预警,给予针对性帮扶和救助。
“民政部已经陆续公布了全国各级3700多个社会救助服务热线,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渠道畅通,做到及时发现、及早介入、及时救助。”针对健全完善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唐承沛表示,将把走访发现需要救助、需要帮扶的困难群众作为基层组织的重要工作内容,推动救助理念从“被动救助”向“主动救助”转变。
关键词五:社会组织管理
近日,民政部公布了2021年第一批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中国志愿者协会”等极富迷惑性的“李鬼”赫然在列。
“民政部对非法社会组织是零容忍态度。”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介绍,2018年,民政部会同公安部联合开展了为期9个月的集中整治打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依法处置了非法社会组织1.4万余个。此后,打击非法社会组织的工作由集中整治转为常态化治理,公布名单正是常态化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詹成付表示,公布名单一方面是为了提醒社会公众,谨防上当受骗;另一方面则是希望社会各界提供涉嫌非法社会组织活动的线索,从而帮助民政部等有关部门通过举报线索进行核查,固定证据,对查证属实、证据确凿的,依法予以取缔。 【编辑:王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