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三不仅是初三,还是情人节,别人在研究情人节头像、礼物、图片……有些单身青年依旧遭遇“每逢佳节倍催婚”。
长辈为何热衷催婚?有网友认为,长辈催婚出于对晚辈生活的关爱,认为成家是生活稳定的象征;也有长辈担心子女年龄大了不好找对象,认为催婚是长辈的责任;还有网友指出,长辈年纪大了逐步退休,对生活的期待都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尽早享受“天伦之乐”。
情人节刚刚过去,各位单身年轻人的“催婚”之路闯到哪一关了?
处处是大招,花式催婚让人大开眼界
1.谐音梗式催婚!妈妈寄丹参枸杞催儿子找对象
2月13日,选择在北京原地过年的小王,收到一份“远程关爱”:辽宁铁岭的妈妈网购一份丹参+枸杞的“丹参枸”套餐给他,以此希望他早点带对象回家。网友:杀伤力不大,侮辱性极强……
2.算账式催婚!爸爸亲戚婚礼上大算幸福账
2月8日,四川成都一位爸爸向女儿“算账式”催婚的视频走红。这位爸爸说:“25岁找到自己的幸福比30岁才找到,多幸福5年。”他还用女儿每月给家里的生活费算了一笔经济上的账。视频拍摄者悦儿称,自己今年25岁,是家中的独生女。
3.奶奶式催婚!奶奶霸气五连劝“你别挑了”
“哪有女的嫁不出去的?你别老挑了!你得追人家!我们没搞对象不也一样一辈子吗?”春节奶奶式催婚也没有缺席。
4.行动派催婚!妈妈给女儿安排隔门相亲
近日,杭州姑娘小薛碰上了一件让她哭笑不得的事,由于母亲担心自己快30岁了还没有结婚,竟然趁春节期间直接把相亲对象喊上了门,由于小薛不愿相见,母亲竟让女儿用门铃和相亲小伙隔门相亲。
小薛的母亲则表示,女儿此前常装病不想相亲,这次是没办法才出此下策。
“原年人”也躲不过,“云催婚”陪你过年
近日,北京世贸天阶街头出现奇葩又温情的一幕:因牵挂留京过年的儿子,一位大妈包下大屏问候儿子,除了叮嘱注意防疫、记得吃饺子等,还放出必杀技——带个女朋友来就更好了。原来大妈在某电商平台购物时,获得了免费使用大屏的机会,就想出了这个办法“云催婚“。
往年春节期间,只要不回家,单身男女基本上可以躲过一波“被催婚”;然而在今年全国超1亿人就地过年的背景下,不少“原年人”发现,家长们纷纷“云催婚”,社交媒体正成为重要催婚渠道。
翻看社交媒体,“云催婚”正成为这几日网友吐槽的高频词之一。“一年一度的云拜年,云催婚最是致命!”“以为不回家就能躲过去了吗?视频‘云催婚’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以前是亲戚围一桌一起说,现在是挨个视频说。”……
单身人口逐年增多,中国或迎单身潮?
当今社会,单身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根据民政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人,其中超过7700万成年人是独居状态,预计到2021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9200万,单身人口规模甚至比英国、德国、法国的总人口之和还要多。在单身群体中,适婚高学历人口中女性占比已超越男性,并在一线城市更为明显。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单身,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中国社会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降低了年轻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带来的压力,同时陌生人社会导致交际圈相对狭窄,难以脱单。
另一方面,一个人孤军奋战的单身人群,虽然有一点点孤单,但没有了情感纠葛、为鸡毛蒜皮小事的争吵,日子似乎过得还挺清净、潇洒。《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数据就显示,过去一年单身人群的幸福感(45.72%)已经几乎和已婚人群没有差距了(45.70%)。健身、瑜伽、旅游、养猫……好像不谈恋爱也可以把自己的生活过成理想中的样子。
催婚,折射出两代人婚姻观的差异
婚姻观的形成,与每代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所经历的生活轨迹息息相关。
在长辈眼中,婚姻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走到一起,通过彼此扬长避短,融为一个家庭整体。家庭比起个人,有利于获得更多收入、节省更多生活成本。两个人不仅在经济上相互扶持,也能在精神上相互慰藉。还有一些更为传统的父母,注重传宗接代和血脉的延续,而婚姻是生育的必然前提。
但在年轻人看来,“遇到真爱”才是他们结婚的理由,不能为了结婚而结婚。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孙萍认为,两代人应在对话上多做努力,来化解催婚语境下两代人的矛盾。“亲代和子代需要在沟通方式和观念的转变上做好工作。深度沟通交流,充分传达彼此的认知和困惑十分重要,规避、躲闪并不能解决问题。”
父母催婚不能过于急切,否则极易引发婚内纠纷。年轻人也要更多理解父母频频催婚背后的心态,其实绝大多数父母不会强迫子女随便凑合找个人结婚,是否要结婚的主动权,归根结底仍在子女自己手中。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马婉莹 综合 中国新闻周刊、人民日报、杭州日报、中国青年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