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团队用无人机组“搭桥” 成功构建移动量子网络 山东栖霞矿难救援:大寒腊八日 救援进行时 新冠流调信息泄露频发:涉多环节 或因粗心转发传播 山东栖霞矿难救援侧记:不畏“大寒”汇暖意 特殊之年,我国缘何吸收外资逆势增长创新高? 看我国的货币政策,如何拿捏得“稳稳的”? 探访雄安新区移动“方舱车” 可完成一站式核酸检测 综合消息:中国内地高风险地区增至6个 逾1500万人次已接种疫苗 天通一号03星发射 中国首个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取得重要进展 石家庄黄庄公寓隔离场所首批隔离人员居室交付 空间站开建、探火、发射次数40+……2021中国航天有看头 农村战“疫”短板在哪?如何攻坚克难? 谁来教父母成为合格父母?家庭教育法草案来了 三页发黄手稿上沉甸甸的议决案 北京对2020年12月10日以来所有入境进京人员进行排查 红包狂撒、核酸加持!各地留人过年心切,有返乡人“变卦” 面对17亿人次的春运,新冠疫情防控准备好了吗? 官方:冬春季农村地区返乡人员实行14天居家健康监测 哈尔滨新增确诊病例1例 无症状感染者21例 2020中国矿业十大新闻揭晓 追寻南昌起义参加者:1063个名字背后的故事 国家卫健委:全国新冠疫苗接种量已超1500万人次 安徽摸清固定污染源底数 梳理出排污单位超14万家 河北“四连降”!这波疫情拐点到了吗? 2021年贺岁币来喽!快来预约“抬头牛” 沈阳市本轮疫情形势稳中趋缓 中风险地区“清零” 中国法院为防止干预司法、以案谋私架设“隔离墙” 重庆四大高铁站初具格局 加速打造国家铁路枢纽 “十四五”时期我国计划发射7颗风云卫星 重型运载火箭研发等有更多新进展 李大钊与北洋法政学堂: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 “居家防控”满半月 石家庄人抗疫度“腊八” 2020年山西经济“成绩单”公布:GDP超1.7万亿 同比增长3.6% 河北廊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与确诊病例系夫妻 9次检测阴性 广西南丹山体滑坡事故救援结束 事故造成3死1伤 全国各地支援石家庄医疗人员累计达3470人 杭州至银川间首开高铁列车 路程时间缩短2/3 2020年陕西经济企稳回升 粮食总产量创1998年以来新高 最高法回应调整刑责年龄:“不能姑息轻纵”也要“防止不当适用” 北京中小学生1月23日起不再到校 暂停一切线下培训 北京大兴全员开展核酸检测 2.4万多人居家隔离足不出户 2021年春运期间预计发送旅客17亿人次左右 西藏交通“十四五”将开启高铁新时代 返乡人员需持7日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国家卫健委回应 怎样保护“地球之肾”?聚焦湿地保护法草案 两院院士评出2020年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同舟共“冀”:高福、张伯礼等专家驰援河北 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今天下午开幕 石家庄:第三轮核酸检测完成24小时后可查询结果 内蒙古涉煤领域腐败倒查20年 挽回损失337亿余元 北京台胞陆续施打新冠疫苗:感觉良好 报名踊跃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南京大学团队用无人机组“搭桥” 成功构建移动量子网络

2021-01-21 12:35:20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南京1月20日电 (佘静 申冉)高速行驶的车辆背后随时有无人机提供安全的量子网络信号。这一幕可能出现在科幻片中的画面,或在不久的将来变为现实。

近日,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祝世宁院士团队谢臻达教授、龚彦晓教授课题组在量子信息研究中的最新进展以“ Optical-relayed entanglement distribution using drones as mobile nodes”(基于无人机移动节点的光学中继纠缠分发)为题发表在物理学旗舰刊物《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126,020503(2021))上,该研究以无人机为移动光学中继进一步助推了移动量子网络构建。

英国的《新科学家》杂志对该项研究也持高度关注,并发表文章评论。 被采访人供图 摄英国的《新科学家》杂志对该项研究也持高度关注,并发表文章评论。 被采访人供图

信息系统(无论是经典的还是量子的)要构造网络必须要依靠中继,对中继的要求,一是要损耗小,二是要保真度高。

此次由南京大学完成的无人机纠缠光子分发实验光路中就首次使用了光学中继以减少损耗,并且创新地将光学中继的节点放到了处于飞行状态的小型无人机上,在数千克的载荷限制内实现单光子的高精度跟瞄接收和重新发射,尤如百步穿杨,可以想象实验的难度之大。

通过光学中继,纠缠光子分发的距离突破了小型光学系统的衍射限制,在分发距离1千米的情况下测得了2.59±0.11的CHSHS值,证明了这种光学中继高度保持了光子对的纠缠特性,是一种有效的量子链路。

此次进展使得整个研究在构建无人机移动量子信息网络的方向上又向前跨出了关键一步。

南京大学团队以多台无人机之间通过中继交换量子信息,能实现即搭即用的多节点移动量子网络。 被采访人供图 摄南京大学团队以多台无人机之间通过中继交换量子信息,能实现即搭即用的多节点移动量子网络。 被采访人供图

美国《物理》(Physics)评论文章介绍:“该研究团队通过采用光学中继的方法解决衍射损耗这一自由空间光量子传输的核心问题,增加第二架无人机作为第一架无人机和地面站之间的光学中继,通过中继过程重塑了光子的波前,从而使光子能以更高效率进入地面站上的望远镜。”

文章还认为“卫星价格昂贵而且难以适应地面上不断变化的需求”,“携带光学设备的小型无人机可以提供一种灵活的解决方案,在量子网络中链接多个用户”,“该工作可以催生基于无人机的量子网络,在城市和农村地区上空实现可重构定位部署。”

英国的《新科学家》杂志对该项研究也持高度关注,认为在这个工作中,人们首次实现了移动节点间自由空间量子链路的搭建,并援引伦敦帝国理工学院Myungshik Kim的评论指出:“将如此复杂的光学器件集成进移动的无人机,在移动过程中实现量子连接,这无疑增加了实现难度,这是一项重大的技术进步。”

展望未来,这种光学中继可以用在以无人机构建的量子信息网络中,多台无人机之间通过中继交换量子信息,将信息传得更远,散得更广,并且能实现即搭即用的多节点移动量子网络,机动灵活。

正如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Siddarth Joshi在接受《新科学家》杂志采访时设想的,“这项成就标志着人类迈向量子互联网的重要一步……当你在开车过程中想要保持安全的量子通信,这些无人机可以在你车后飞来飞去(以保持连接)。”

谢臻达期待,未来“通过更高巡航高度的无人机来实现距离300多公里的单链路连接,而不受大气污染和天气环境引起的光束畸变影响;而更廉价的小型无人机可以实现局域连接,甚至覆盖行驶中的车辆。所有这些设备都可以链接到卫星和光纤系统实现全球(量子)组网。”

南京大学跨学科团队的博士生刘华颖、田晓慧、范鹏飞,硕士生顾昌晟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谢臻达、龚彦晓、祝世宁为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研究得到了南京大学卓越计划、江苏省科技厅前沿引领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南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