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追光考研人 地铁列车保有量超7000辆 上海城轨车辆和网络规模双居世界第一 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合作损害岛国利益? 汪文斌:纯属抹黑之词 云南检察机关分别对两厅官提起公诉、决定逮捕 北京12月25日新增2例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补齐养老保障短板迎重大机遇 坚决反对毫无事实根据的恶意抹黑 大数据比对练就火眼金睛 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原副巡视员刘乔陆被开除党籍 国际时评 | 疫苗来了,展现兼善天下的中国胸怀 美顶级传染病专家福奇:群体免疫需要全美90%的人接种疫苗 今年新增1146个建制村通客车 新改建农村公路26.9万公里 我国将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链 新疆格库线旅客列车延伸至乌鲁木齐 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专项行动推动智能设备“适老化”改造 海南旅游充分利用自贸港政策 正在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全程只需要1小时!成渝高铁首开复兴号 最高时速350公里 工业信息化部:进一步保障国家数据安全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我国物流需求继续回升 货运量连续多月保持正增长 图说:2020,中国取得的这些成绩来之不易! 我在中国的2020丨美国人魏思得:破除新冠谣言的“北京人” 《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 涉及多个方面 新闻观察:权威报告列出“反食品浪费指南” 《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出台 将推动河南5市联动发展 检察机关依法分别对徐贵、肖铮、杨相来、雷雨决定逮捕 山西黎城更新官场思维:走出太行取经 带着课题“施政” 美方称中国渔业部门强迫劳动 中方:坚决反对毫无事实根据的恶意抹黑 2060年前要实现的碳中和 中科院成立专门机构来研究 元旦春节假期临近 北京疾控中心发布8条健康提示 “抗洪后浪”,大堤后面是“我的家” 取用高校“引才用才留才”良方 湖南广聚人才驱动创新发展 拼过2020的你还好吗丨援鄂护士:从“头版”回归平淡 青海创新“信康码”登记举措 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 年关将至,疫情未退!防控该如何继续?专家详解来了→ 兰州高新区力推在线政务:“最多跑一次”或不见面审批 北京市检四分院:成立6年办理走私案件348件 检察机关依法分别对詹励、席飞跃提起公诉 中国保护知识产权将更有“法” 青海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2020,感受文明的温度 今冬森林草原防火形势严峻:强化管控措施 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工作 青海“补针点睛”专项行动让17.88万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 广西柳州“非接触式”办税覆盖面达96% 线上办理翻14倍 东营市河口区组织法官、民警和律师等参与基层矛盾调解 重庆自然博物馆迎建馆90周年 中央统战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国某些政客污名化统一战线发表谈话 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合作侵犯岛国利益? 汪文斌:纯属抹黑之词 北京:在京单位原则上不安排人员前往境外、京外出差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原副台长叶明被“双开” 韶山民众喜迎“神十”返回舱落户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2020,追光考研人

2020-12-26 09:26:25来源:光明日报

2020,追光考研人

非比寻常的2020,最后一场“大考”准备就绪。

此时,377万考生已箭在弦上,26日,他们就将奔赴遍布全国各地的硕士研究生考场。为志趣,为理想,为了现实中那个可以更好的自己——他们,追寻心中那一束光,拼尽全力。

很多人为这场年关“大考”备战了一年,甚至几年。在报考人数屡创新高的激烈竞争中,2020年的跌宕起伏为这段日夜拼搏的日子增添了太多的不一样。

这段时间,全国各地又有零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而十几天前,成都突发疫情,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师生3.2万人全员接受核酸检测。浩杰考研的考点正是在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尽管担心,但他还是觉得“不得虚”(四川话不害怕的意思),浩杰说自己的第一反应就是,“相信国家和政府,完全没得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最大的变数,但信念让人们在太多的“变”中看到“不变”的力量。奋斗到底,不负青春,前所未有的困难为这届考研人提前开出了一份试卷,他们,用努力向上快速做答。

奋发——选择一次孤独的跨越

“如果不满足现状,那就迎难而上。”

时间线拉回到2020年年初。

丁秋说,要不是因为疫情,“一战”失败的她就不会选择“二战”考研,而是直接工作。“反正考研就在12月份,只要半年的时间,不如我就去再考一下,看能不能考上。”

“二战”,丁秋把专业从汉语言文学换成考古文博。“原来的汉语言专业人多竞争大,文博专业又是总书记关心、最近正在热起来的一个专业,国家还下发了文件。”丁秋说自己平时就喜欢看《国家宝藏》和逛博物馆,把考研的专业书籍翻阅之后,“觉得这是我的兴趣所在,然后就定了。”

从三本院校到211大学,从国际贸易专业到社会学专业,考研对木织来说就是一场大跨越,专业课弄不懂怎么办?“就是看,多看、多读、多背。”

别无他法。轻描淡写的几句话藏住了背后无数个苦读的日夜。今年1月,因为疫情,木织在自己租的屋子里准备考研复习,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就是守在小书桌前。

“孤独”,木织说,疫情对她最大的影响就是“心理上有种孤独感”。“平时在学校,身边会有人一块儿去图书馆、一起学习,但在家自己吃饭、自己学习,很少跟别人交流,就会想一些七七八八的事情。”

她担心自己考不上,又羡慕那些自由玩耍的小伙伴。“平时烦闷的时候,想找人说话,但大家都在忙。”

这样的孤独,大掰亦能体会。

今年“三战”的大掰从本科的计算机类专业跨考经管类专业,第一年报考厦大,第二年却选择了分数更高的清华经管。三年的坚持,时间漫长得让人难过,“不停不停地学习,走不到对岸,真的是非常可怕、非常无助的过程。有一段时间我一度抑郁,觉得不知道自己在为了什么努力,自己真的有机会吗?”

当大掰在“一战”“二战”的泥淖里打转时,小粟的大一大二“也在迷茫的圈子绕过”,怎样选择她不知道。“到大三的时候,我才觉得我要去考研,我要去提升自己。”于是,暨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成了小粟最终的决定。

“如果不满足现状,那就迎难而上。”小粟说。

恰是因为疫情在家复习,木织和大掰找到了帮助自己走出来的方法——直播学习。原本一开始做英语讲解视频,顺便直播,后来直播却成了大掰的主要任务。

“没开直播的时候,由于失眠,我早上经常会睡到很晚,导致一整天的学习效率都很低。直播以后有了大家的监督和互相鼓励,慢慢调整了作息。”

“每天学习的时间也在不断变长,从一开始学9个小时会很累,到后来慢慢习惯10个小时、13个小时。每天看到自己完成的这些内容都有非常大的满足感。”大掰很兴奋地说起这些变化。

大掰向记者展示他直播后台的数据,近30天直播420.3小时,平均每天直播14小时。“考研的时候一个人的孤独感是最可怕的,直播间是宣泄这种孤独感的一个非常好的出口。”大掰说。

小粟越发觉得,考研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不管现在起步快了还是慢了,都要足够倔强。“来得及,考得上,没问题”。小粟总是喜欢用一些短句,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属于2020年的孤独成就了“另一种学习”。日复一日,一种蓬勃而坚忍的信念推动着这些考研人,努力向上,义无反顾。

下半年,有关严把研究生教育出口关的政策文件接连出台,近30所高校相继宣布清退超期和不合格的硕博士生。然而一切似乎都没有打破考研人内心的坚持。“我只知道我要怎样去努力,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走的方向也不一样,不管现状如何,在大潮中还能留下来,才是强者。”小粟说。

坚忍——完成一场信念与焦虑的对抗

“我并不知道是否真的像书上说的一样,努力一定会有回报。我的脑子里只有我能赢。”

“太难了,真的太难了!”微信里,小八喜欢发[失望]的表情:“我选的专业应该不算热门吧,昨天刚刚得知报考人数翻倍了,我瞬间崩溃……”

“很累,不是身体累,是心累,特别特别累。”小八说,“之前背专业课背不过,背好多好多遍都背不过,一边哭一边背。”

“我起点很低,就想考上研能缩小点差距。”

小八说起话来有点语无伦次,像是急切地在找寻一个倾倒的出口。

而在7月15日到8月15日这一个月,书源买的线上课程课量翻倍,根本没办法完成每天的课量,“一个月没休息,就崩溃了”。

书源能清晰地描述自己当时的状态:“心理上明显能知道自己崩溃了,好像有另一个客观的自己跳出来,在观摩崩溃的自己。”

“我会尝试自愈。其实学习的时候遇到困难也不少的,一般找朋友吐槽吐槽,或者学别的就自愈了,但那次真的是靠自己自愈不了。”

怎么办?

“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书源这样解决在复习过程中的焦虑与崩溃:“如果我题目总是做得不对,只是因为我做得不够多;如果记不住,只是因为我背得不够多。这样一来,一旦有焦虑的苗头,我就去做题、去背书,省掉了很多不必要的焦虑时间。”

这样的努力让书源的专业课有了明显的提升,“每次痛苦一段时间,专业课就上了一个台阶,发生了质变啦。”书源的语气中透着欣喜。

焦虑、崩溃、担忧,这是考研人的普遍情绪,“没有信念感真的很难坚持。”书源说。

学习是对人性的挑战和对抗,考北京体育大学的陈书宁选择“去窗台边站着背书,这样就不会困、不会玩手机。只要不玩手机,就能一心一意。”

不同的考研人,同一种自律,徐妍每天都在番茄App里打卡,她和一些考研人建立了一个线上自习室。这个自习室“可以看到别人在学习,每天他们学了些什么、学了多长时间,也可以看到自己和他们的对比,这能够督促到自己。”

采访时,徐妍也严格控制时间,中午吃饭休息俩小时,时间一到她就主动中断了采访:“我要去图书馆了,就到这儿吧。”

从上一个冬天到下一个冬天,晨出晚归,披星戴月。每天5点起床,第一个到图书馆,比图书馆的保洁阿姨还早,晚上回到寝室再学到深夜一两点,木织已经这样学习了十个多月。从准备考研开始,木织就剪掉了自己及腰的长发,因为打理短发不费时间。

有信念才能有力量去对抗遗忘。木织喜欢用艾宾浩斯记忆法背书,第一天背第一章、第二天背第一章第二章……每一天都把前面的章节重新背一遍。“虽然刚开始很费时,但一直这样下去,你会发现第一章已经背了很多遍。这个方法很管用,背了就忘不掉。”

和别的考研人相比,小粟不太一样,当被问到当前复习的状态时,他只说了八个字:“比较上进,愉悦舒畅。”小粟每天都坚持在微博上记录自己的复习进度,复盘当天知识点。

“我觉得考研是一件很有意思、有挑战性的事情,不会觉得考研很难我就不去坚持做。自从决定考研后,我每天的目标都很明确,它让我对事物有了很多不同的看法,更加深思自己为什么而奋斗。”小粟说。

同样的坚定也出现在辞职备考的曾小二眼里:“我并不知道是否真的像书上说的一样,努力一定会有回报。我的脑子里只有我能赢。”

志远——奏响一曲终生学习的乐章

“我喜欢去磨炼自己,想再往上走,去探索我不知道的东西。”

学习累了的时候,大掰会看看直播间的弹幕,和在看直播的小伙伴们说说话。

通过大掰直播间建立起来的QQ群已经有了1300多人,成员们在群里一起讨论题目和各地考试的最新通知,分享学习技巧,相互加油打气。

很多群成员把自己的昵称改成了政治知识点,比如“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量是生产方式”等,用来强化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

这些研友们经常触动大掰,他给记者展示了保存的弹幕截图,上面说“看到大掰这么努力学习,我也有了动力”“天哪你已经学了7个小时了,我也赶紧加加油!”

许多研友经常给大掰发私信,“说被我努力学习鼓舞到、看着我的直播就会很安心、不看直播甚至学不下去这样的话,看到这些内容我也会觉得很开心”。

直播到考研前夕,从当初的孤独宣泄口,到如今的相互陪伴、共同成长,大掰很庆幸有这样一群小伙伴。

“通过直播我发现和自己一样在努力的人也有很多,从直播间认识了‘三战’考上上财、考上复旦的朋友,也有和我一起在南邮复习考研‘一战’人大失利、‘二战’考上北大的好朋友……这些事情都对我产生了极大地鼓励。”大掰说。

到了考研冲刺阶段,木织直播间里以播放录播为主。录播画面是在教室或图书馆的走廊上背书的考研学生。画面里,窗边、墙边、桌边都是小凳子和成堆的书,背书的学生拿着书本走来走去,许多学生背书的声音融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听不清的频率均匀的白噪音。

这些画面都是木织直播间的研友们从全国各地发过来的。直播间里的研友希望木织不直播自己的时候可以播放录播。“以前是我希望开直播找到陪伴,现在这么多看直播的小伙伴不离开,反而成了我陪他们。”

木织和大掰都说考研结束之后还会继续直播学习,希望带动更多的人。

就是这样一群通过考研建立起来的弱关系,成了学习的最强纽带。不同的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并收获更大意义上的提升。

相较于本科阶段而言,小粟觉得考研是更向上提升的一个过程,“我喜欢去磨炼自己,想再往上走,去探索我不知道的东西”。小粟说,自己在能力上、知识上、见识上,更重要的是思维层面上都得到了提升。

三年的考研经历,让大掰慢慢习惯了学习的过程,“经历过枯燥的考研生活以及考研数学的‘毒打’以后,我的学习能力和对枯燥知识的承受能力也提高了许多,相信自己能学习那些以前不可能去学的知识。”

大掰因此建立起了终生学习的决心,“我现在也在学西班牙语、日语和韩语,考上以后希望自己还能够学习更多的语言以及法律和心理学的知识。”尽管考研结果还未可知,但眼下的大掰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本报记者 杨飒)(文中部分采访者为化名) 【编辑:王诗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