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3日电 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负责人王晨阳23日指出,文旅部在推动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当中,主要采取了推动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建设、培养带头人、推进产品销售、加强宣传推广等四个方面的举措。其中,支持各地建设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增强贫困地区的传承发展能力,目前,在国家级贫困县共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近1000家,这些工坊为当地的脱贫攻坚贡献了力量。
资料图:甘肃山丹县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杨艳敏 摄国新办2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请文化和旅游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文化和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情况,并答记者问。有记者提问,很多贫困地区往往是传统手工艺等非遗项目的富集区,请问通过非遗助力脱贫攻坚方面有哪些举措?现在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王晨阳表示,文化和旅游部在推动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当中,主要采取了推动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建设、培养带头人、推进产品销售、加强宣传推广等四个方面的举措。
第一,支持各地建设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增强贫困地区的传承发展能力。文旅部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支持各地结合本地区的发展情况,选取从业人员较多、适宜带动就业、有市场潜力的非遗项目,充分发动地方政府部门、企业、院校、设计师等各方力量,共同推进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目前,在国家级贫困县共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近1000家,这些工坊为当地的脱贫攻坚贡献了力量。
第二,培养非遗扶贫的带头人。激发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文旅部在工作当中,将培育非遗扶贫带头人作为工作的重点,加大培训,明确任务,持续推进,大力宣传,以点带面,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涌现出了一批带贫成效明显的非遗扶贫带头人,呈现出“培训一个、带动一片”的良好局面。
第三,拓展非遗扶贫产品的销售渠道,打通非遗助力精准扶贫的关键节点。文旅部积极调动企业、电商平台、行业协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协同发力,帮助贫困地区销售非遗的扶贫产品,带动脱贫攻坚和就业增收。
王晨阳介绍,文旅部在中国非遗博览会、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等重要展会上设立非遗扶贫专区,支持各地利用传统节日、节庆活动在A级景区、历史文化街区等开展线下销售活动,支持各大电商平台举办非遗购物节,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多措并举帮助非遗工坊和相关企业拓展销售渠道,让非遗扶贫产品销得出去,让贫困人民群众切实从非遗扶贫中获益。据统计,非遗购物节当天,各大平台非遗产品下单数超过300万笔,销售非遗产品超过800万件,成交金额近4亿元。
第四,加强宣传推广,不断提升非遗助力精准扶贫的可见度和影响力。在非遗助力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文旅部通过开展非遗扶贫的主题传播活动,支持“非遗扶贫品牌行动和优秀带头人”的评选、宣传,举办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论坛等活动,对各地非遗扶贫的先进典型进行各种的宣传和深度报道,用事实和数字说话,用群众的切身感受说话,体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共同在全社会营造了关注非遗扶贫的良好氛围。这些宣传活动对于深入挖掘非遗扶贫优秀实践案例、宣传推广非遗扶贫工作的典型经验、激发贫困地区的群众的文化自信、广泛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非遗扶贫工作中来,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以非遗工坊建设为抓手,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王晨阳说。
【编辑:孙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