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珠峰高程测量成员任秀波: 两次测珠峰深感幸运 关键设备均为中国制造
任秀波在珠峰上
任秀波两次参与珠峰测量任务的对比图
任秀波是2005年珠峰复测冲击峰顶队员之一,现任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办公室主任,也是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成员之一。15年前,25岁的任秀波首次参加了珠峰高程复测项目,15年后,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再次参与到珠峰高程测量中,而队伍中像他这样既参与过2005年珠峰高程复测,又参与了今年珠峰高程测量的队员一共有11名。任秀波表示,两次参加珠峰高程测量深感幸运,这是他测量生涯中最为难忘的记忆。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欢欢 实习生 洪豆 图/受访者提供
对于攀登珠峰及顶峰测量相关事宜,任秀波是测绘队伍中为数不多的几个全面了解情况的人。因此,今年的珠峰高程测量从去年4月开始项目立项,到确定项目实施及仪器设备的研发,直到全面圆满地完成项目,他都全程参与。
进驻珠峰大本营后,任秀波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自己2005年曾参与珠峰复测的经验能在这次珠峰高程测量中发挥作用。顶峰仪器设备培训是否到位?是否能够经得起顶峰的低温?天气不好一旦登顶后交会测量无法进行怎么办?对于这些问题,他一直在思考应对办法。“我们要把所有能想到的问题和困难都想到,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能够参加珠峰测量这样重大的项目,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生中的重要经历。我是何其幸运,能有机会两次参与其中。回想起15年前主动写下申请书的场景,我至今心潮澎湃。”任秀波说,2005年,他和队友成功测得了珠峰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的数据。而在今年的峰顶测量中,为了圆满完成任务,便于操作仪器设备,多名测量登山队员在珠峰顶峰摘下了氧气面罩和手套;交会测量组年轻的队友们在海拔6000多米的交会测量点上,渴了只能喝雪水,饿了只能吃方便面,因为珠峰地区高寒缺氧,泡方便面的水还烧不开,队员们晚上就睡在搭建于冰雪之中的帐篷里。几天下来,队员们来来回回上下五六次,登顶测量成功后,当大部分人都已经离开大本营,他们依然坚守在自己的交会测量点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珠峰高程测量的关键仪器设备都是由中国厂商制造。这些设备主要包括峰顶测量设备及长测程测距设备,如峰顶雪深探测雷达、峰顶GNSS接收机、峰顶觇标、长测程全站仪、重力仪等。
任秀波向记者介绍,峰顶觇标就是立在峰顶的由6个棱镜组成的测量目标,目的是让6个交会点可以看到同一个目标并可以同时测量距离。这次觇标的生产厂商是南方测绘仪器公司的常州附件工厂,首批觇标制作完毕后便拿回单位组装。曾经在珠峰作业过的队员对设备提出了一些意见,厂家收到反馈后及时进行了改进。由于是今年1月份下的订单,正好赶上春节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很多工厂停产停工。等到复工复产后,他们加班加点,终于在3月底完成了觇标所有部件的生产。
雪深探测雷达主要利用天线发射和接收高频电磁波来探测地面雪深,通过雪深雷达观测获得珠峰峰顶冰雪层厚度,从而获得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及峰顶冰雪相关研究。雪深探测雷达由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南方测绘仪器公司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联合研制,国测一大队负责提需求,南方测绘仪器公司主要负责GNSS硬件提供及GNSS技术支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主要负责雷达研制及整机系统集成。
任秀波介绍,雪深雷达要能够透过一定深度的冰雪混合物探测岩石界面,并对检测位置实时定位,探测精度达到厘米级,探测深度至少6米。雪深雷达主要解决3个核心问题:一是极端环境下北斗卫星观测数据和雷达数据存储问题及数据备份问题;二是北斗卫星定位信息和雷达探深数据同步问题;三是高精度北斗定位系统和雷达的集成,解决雷达信号和北斗卫星信号的屏蔽和干扰问题。
此外,峰顶的GNSS接收机使用的是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经过一系列抗低温测试改进后的仪器设备;海拔6000米以下区域使用的GNSS接收机分别由中海达、上海华测经过测试改进而成;重力仪是由北京奥地探测仪器有限公司和国测一大队在原Z400珠峰型重力仪的基础上,结合2005年相关操作经验进一步研发改装而成;长测程全站仪则是由国家光电测距仪检测中心为此次珠峰测量特别研发定制。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