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入“窗口” “后门”变“后台”——重庆綦江创新“首席代表制”、深化“放管服”改革
新华社重庆11月30日电(记者陈青冰)在重庆市綦江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一个综合窗口后面,有22个不容易被注意到的小房间,被当地工作人员称为“后台”,里面聚集了来自区公安局、区人力社保局、区税务局等单位的29位首席代表。
“我要开火锅店”“我要申请社会救助”“我要办理二手房过户”……不需特地去找相关部门,只需在综合窗口前说出办事需求、提交相关资料,就可以由“前台”工作人员直接传送到“后台”相关首席代表手中,对涉及25个部门的836项服务事项进行无差别受理。
据重庆市綦江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主任秦志娟介绍,过去,由于办理事项涉及多个单位、单位内部审批程序复杂,不仅群众办事摸不着门路,还让“黄牛”“中介”钻了空子,办事“走后门”风气严重。
今年5月,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重庆市綦江区政务服务中心创新“首席代表制”,直接把过去隔开群众和政府的“后门”变为服务群众的“后台”。29家单位分别派出一名首席代表入驻政务服务中心,并直接赋予首席代表审批权,让过去繁杂的流程得到“一站式”解决。
“因为需与税务、公安等多个部门进行联系,同时单位内部也有层层审批,以前为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往往要5个工作日。”来自綦江区市场监管局的首席代表周小娟表示,现在审批权放给首席代表,29位来自不同单位的首席代表成为面对面工作的同事,办理营业执照最多只用半天。
除了无差别处理的综合窗口,綦江区政务服务中心也特地根据具体事项,开设专业窗口。婚姻登记、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公共法律服务等一系列专业性强、涉及单位多的事项,直接独立成区。
“我们一共分出8个这样的分领域综合窗口。每个窗口对不同单位以及单位中不同科室的职能进行了整合,梳理出一套整体的办事流程,群众办事只需要跟着流程走,不用一个一个单位挨着找。”秦志娟说。
以工程审批为例,审批手续共涉及12个单位,有的手续过去可能需要办半年。如今在綦江区政务服务中心内,工程建设审批窗口不以单位划分,而是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等不同阶段。群众过来办事一目了然,审批时间也大大缩短。
在线下整合部门职能、简化审批流程的同时,綦江区政务服务中心也在积极推进线上“一网通办”,鼓励无纸化、电子化办公。今年,綦江区政务服务中心共梳理出1289项“最多跑一次”事项、960项“零跑腿”事项。
其中,周小娟和同事们也专门为办事企业建立了一个线上QQ群,实时协助企业在线上办理业务。“你们效率也太高了。上午十点多提交的申请,下午就办好了。” 一位来自重庆昇永维商贸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群里说道。
在实践过程中,綦江区政务服务中心也在探索更多特色化服务。其中,因为綦江与贵州省桐梓县相邻,联系密切,綦江区政务服务中心特地推出“跨省联办”。两地通过线上沟通和邮寄材料等方式,让群众办事只跑一次。目前,綦江区和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都已开启“跨省联办”窗口。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加大监督推动改革落地,探索审批全程数字化。”秦志娟说,改革的要点是将审批变成一种服务,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最终目的则是让办事群众“一看就明白”,受理人员“一办就成功”。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