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17日电 题:定位精度毫米级:“大火箭”座驾护送“胖五”完成垂直转运
作者 郭超凯 姜哲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和嫦娥五号探测器17日垂直转运至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区,计划于11月下旬择机实施发射。
“护送”长征五号火箭前往发射工位的是,有着“大火箭”座驾之称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活动发射平台(以下简称长五活动发射平台)。这个庞然大物长近30米、宽20多米、高近70米、重2000余吨;定位精度却达±5毫米。
图为长征五号遥五火箭运至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骆云飞 摄定位精度达±5毫米
长五活动发射平台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个平台是如何实现毫米级定位的?长五活动发射平台总体设计人员徐铮介绍称:“平台由16台电机控制对应的8对轮组,承载‘大吨位’平台实现在两条平行轨道上的启动、加速、匀速、减速、停车等功能、可以实现发射平台每分钟0.8~30米的无极调速。”
当天上午,长五活动发射平台设计人员李道平在控制室按下“前进”键,经过一些列加速操作,发射平台以每分钟25米的速度驶向发射区;在到达发射场坪后,发射平台速度降至每分钟4米;在到达发射点2米左右,触发减速块后,发射平台减速到每分钟0.8米;在到达发射点10毫米左右,触发定位块后发射平台自动停车,实现一次定位。
这时,驾驶室内的李道平发现活动发射平台与定位点之间有10毫米距离。他随即启动“二次定位”功能,先前进15毫米,再后退10毫米,定位点分毫不差。
长五活动发射平台主管设计潘玉竹表示,要精准到毫米级停车精度,主要靠两个功能:一次定位和二次定位。其中,一次定位在平台行走到发射工位前,触发“前端定位传感器”,使速度由每分钟0.8米降为0。当一次定位精度不够时,二次定位能让活动发射平台按照10、15、20、25毫米的4个档位进行前后微动,以此实现毫米级定位。
创三个中国之“最”
顺利完成垂直转运工作的长五活动发射平台,还创造了三个中国之“最”。
一是规模最大。有着“胖五”之称的长征五号火箭是目前中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而长五活动发射平台则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承载能力最强、系统最复杂、技术最先进的发射平台。
在长五活动发射平台建成之前,长征二号F火箭的发射平台为中国最大发射平台,长24米多、宽22米,高8米多,能够适应最大直径为3.35米的芯级箭体。而长五活动发射平台高近70米,相当于24层楼高度;台体的上表面面积达600多平方米,相当于一个半篮球场,整个平台自重近2000吨。
二是集成度最高。与以往的发射平台相比,长五活动发射平台少了供电车辆。发射平台上集成了机械、电控、液压、供配电等系统于一体,而且首次设置了脐带塔、摆杆、喷水管路等多项设备,是机、电、液、气一体化大型综合性发射平台。
将原来发射塔上的上百台地面设备集成在发射台上,好处多多。现如今,火箭的总装、测试、与地面设备的接口关系,都可以在技术厂房完成。这样在运输过程中就能够保持接口不变、状态不变,直接运输到固定塔。科研人员的目标是三四天就完成发射准备工作。如此一来,火箭在发射塔的准备流程可以成倍缩短。
三是技术最先进。在长五活动发射平台的上表面,有12根像柱子一样的支撑装置,这是火箭在发射台上的“座椅”,研制人员用了3年多时间开发出“十二点调平技术”,让火箭可以“坐”得又直又稳,这不仅让火箭受力较好,而且有利于火箭的瞄准、发射。
一般的火箭都是4个点支撑,但是长征五号火箭体积远远大于以往火箭,需要增加支撑点。研制人员研制的“十二点调平技术”完全自动控制,操作人员只要一按键,几分钟就可以使长征五号火箭实现自动调平,安坐在发射台上。
在长五活动发射平台上,类似的新技术还有十几项,均是确保火箭安全、稳妥、可靠的基石。正是这些先进技术,让长五活动发射平台的先进性遥遥领先于国内已有发射平台。(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