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1月10日电(刘亮)10日下午,以“建设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护航未来银色梦”为主题的2020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发布会在“第十五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上举行。报告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和同方全球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共同发布。
发布会揭晓了今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6.23,相对于2017年的6.31与2018年的6.65有所偏低,但与2019年的6.15相比略有回升。报告显示,在“退休准备充分度”和“退休计划完善度”方面较去年有所提升,而在“财务规划认知水平”方面有所下滑,其他方面相差不大。
据悉,退休准备指数的取值在0-10之间,数值越大表明退休准备越充分,8-10为高准备指数,6-7.9为中等准备指数,6以下为低准备指数。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迎来人口老龄化的关键“窗口期”
据民政部公布数据显示,到“十四五”期末,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我国养老服务将接受更大的挑战和考验。
报告指出,目前中国居民养老保障方面呈现“两高、两大、两低”的显著特征:人口老龄化态势高速化、高龄化;退休人口基数大、差异大;社区养老社会化水平低、自我养老和社会化养老意识低。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比,我国在老龄人口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居民个人的退休准备越发引起社会关注。
2020中国居民退休生活信心保持高位
2020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居民对于退休生活的愿景总体乐观,信心保持高位。居民对退休生活的联想整体乐观,其中未退休居民对未来的愿景较为保守,已退休居民在享受良好退休生活的同时,自身健康或成更大忧患。
居民更加注重退休后的自我满足,继续工作意愿不高;相较而言,年长者更倾向于自我享受,年轻人的选择更加多样,中、高收入群体退休后继续工作意愿更强。
2020年居民对舒适的退休生活的自信程度保持乐观,趋于稳定,逐渐适应中国经济增速的减缓和国际局势的变动,且未明显受到疫情影响;已退休居民财务状况基本向好,女性财务表现更佳;未退休居民信心稍逊,对未来期望更高。
退休居民财务自主能力强,对财务方面担忧较少,对自身健康和心理感受担忧较多;居民预期的退休年龄受国家法律规定影响,预期的退休准备时间延长,年轻一代退休准备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此外,居民对后代未来退休生活的预期保持乐观,也更加自信。
2020年退休准备指数小幅回升至6.23
发布会现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对指数进行了解读。他表示,今年指数回升至6.23,主要是在“退休准备充分度”以及“退休计划完善度”方面较去年有大幅提升,而在“财务规划认知水平”方面有下滑趋势。
在谈及高退休准备指数人群的整体画像时,陈秉正这样描述:女性,60-69岁,居住于主要经济发达地区,退休前从事高层级工作,收入较高,已婚,2个子女,身体健康,有信心负担未来的医疗费用。
陈秉正进一步指出,女性受访者的退休准备指数超过男性,指数在性别上的差异不再固化。全国各地区退休准备指数之间的差异增大,整体上经济发达地区及经济增速较快的地区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仍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在家庭特征中,拥有两个子女的受访者有较高的退休准备指数。
未来退休压力逐渐显现在当下青壮年群体
报告还首次重点关注了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的青壮年群体,他们目前年龄均未超过50岁,正处在一个工作精力充沛、事业不断上升的黄金时期。然而,未来退休压力也逐渐呈现在他们面前。
报告显示,青年人对未来退休生活愿景相对保守,信心有所不足,其中80后相较于70后与90后更为乐观。陈秉正表示,这与当代青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标准提高,满足物质生活的经济压力增大、职业规划不清晰、自身定位不准确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都将直接影响该群体的养老和退休规划。
对此,陈秉正也提出一些建议,例如青年人应当尽早明确职业规划与发展路线,结合时代背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找准自身的定位,对个人的未来与退休生活产生理性的预期;不断地提升自身金融素养以及对财务规划的认识,尽早为自身养老与退休计划做好准备等。(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