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评论员 熊苗
“蓝领”(blue coller),泛指一切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人群,因穿着蓝色衣服工作得名。现代蓝领的范围除了传统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工人,还延伸到新兴制造业、新兴服务业等领域。新蓝领不仅指从事高新技术的技工,还包括复合型、智能型,能从事生产设计和管理的高级技工;同时,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快递员等城市服务业群体也被划入新蓝领的范畴。
近日,“蓝领”月薪过万、高过大学生的话题再次引发关注。有媒体报道,一位专门招聘“蓝领”的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给江苏一家电子厂招聘了月薪8000元的普工,工人刚到现场,就被隔壁的电子厂以月薪1万元抢走了。对此现象,该负责人表示,现在“所有工厂都缺人”。
这是极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蓝领”崛起,是偶然还是必然?而这种趋势,对整个就业市场是好还是坏?
劳动力人口减少,推高蓝领工资
近年来,月嫂、快递小哥等群体不时以“月收入轻松过万”登上热搜,蓝领和白领之间的收入对比屡屡引发热议。某平台结合后台大数据发布的《2016-2017年度蓝领市场白皮书》显示,位列前十名的高薪职位分别为按摩师、健身教练、月嫂、汽修工、美容师、空调安装工、快递员、送餐员、司机、厨师。一线城市中,收入最高的按摩师平均月薪达17669元,健身教练以15225元的平均月薪位居第二。
在发达国家真实存在、一度让人费解的“蓝领工资远超白领”现象,逐渐在我们身边出现。这是中国人口红利正在消失的必然。
源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育政策调控,我国每年的出生人口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逐渐降低,新进入劳动年龄人口随之减少。在我国出生高峰时期的1987年,出生人口达2500多万人,当这些人在16岁之后进入劳动力市场时,2003年的新增劳动年龄人口约有2500万(不考虑死亡和国际迁移的影响)。而到2004年,出生人口降至1500多万人,这意味着到2020年,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只有大约1500万人。劳动力人口整体较大规模减少,成为推高蓝领工人平均工资的重要因素。
即使钱包丰满,地位仍然骨感
劳动力人口减少的同时,服务业近年来逐渐成为我国主导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接近60%。同时,随着经济发展,第二产业对于产业工人的需求也并未减少。这些都意味着对于“蓝领”的极大需求。
另一方面,在1998年至2019年的21年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从每年108万人增长到每年约800万人。在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体制下,上过大学的人主要从事脑力劳动,很少从事体力劳动。这也是加剧“蓝领”工人供应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业市场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供不应求,劳动力价格自然要上涨。
以当下为例,随着消费回暖和“双11”的刺激,不少制造工厂订单明显回暖,以蓝领为主的制造业用工迅速走俏,多地开始争抢蓝领工人,不少蓝领工人月薪过万正是供不应求的结果。整个快递行业也处于缺人状态,经过初步统计,预计今年“双11”期间,快递员的工资将增长约30%。
高价也难招人,还在于“蓝领”收入从来不是轻松过万。按摩师月收入过万,常年工作也有得关节性疾病的风险;前段时间刷屏的《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也深刻揭示了以此为生的不易。工作劳累,风险大、缺少保障,加上职业偏见导致社会地位不高,必然会导致部分行业和职业的收入较高。
从长远来看,社会越发展,越繁荣,必须从事体力劳动、愿意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就越少,其价格也必然水涨船高。
打破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这次引发热议的电子厂普工,具体指向的是产业工人的稀缺。直接原因也在于城市服务业以及直播等新兴业态的蓬勃发展,为“蓝领”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工作环境较偏远、工作内容较单一的一线产业工人,对80后、90后年轻人来说,吸引力更低。
但这不是产业工人稀缺的根本原因,目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不足、普高教育单腿走路的教育结构性矛盾才是根源。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和文件,然而,《半月谈》调研发现,职业教育低人一等、低进低出的现状仍未改变。
“只有学习差的才会迫不得已选择职高”,“学风不好”,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偏见和现实形成恶性循环,部分职校确实办学质量不高。在不少人看来,职业教育是末流教育,上职校是没面子、没票子、没路子的选择。
“票子”正是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锤子,只有收入高了,才会有更多的人选择职教,才有进入良性循环的可能。还是要靠市场这个“指挥棒”发挥作用,让更多的人选择职校,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人生价值。
冲破传统观念,利好所有就业者
依靠专业能力,行行都能出彩,正在被时代证明。“月收入过万”,正是劳动力价值的体现;社会对大工匠的推崇,正是新观念的萌发。
制造业强国德国的经验对我们或有借鉴性。德国小学老师会持续记录每个孩子的兴趣、偏好、学习能力等课堂表现,在四年级小学毕业时,根据孩子们的小学平时成绩、教师鉴定和家长意见,将孩子分为职业预科、实科中学、文理中学三个方向。这三个方向也可以根据学习情况流动。从长远发展来看,职业预科毕业的学生从工作能力、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等各方面,都不会逊色于实科中学与文理中学,德国社会对于职业预科的学生也是一视同仁。
尽早开展职业教育启蒙,同时也让职校生有畅通的成长流动渠道,才能让更多的孩子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成才、就业渠道。而不是一窝蜂挤独木桥,毕业后却学无所长、就业无门。
“蓝领”收入增加可以均衡就业市场,给就业者更多的选择,从长远来看,对所有就业者都是利好。“蓝领”要成为更好的就业选择,也呼唤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蓝领”“白领”各尽其才,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国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