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蓝天碧水 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 “十三五”期间中央累计安排超过270亿元资金 用于支持新疆卫生健康事业 外交部就中国经济恢复增长、“萨德”问题等答问 中国科学家荣获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杰出成就奖 建立防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早发现早介入 减支出增收入 加强大型城市雕塑建设管理 杜绝滥建巨型雕塑等“文化地标” 他们永远都是“最可爱的人” 国防部回应美售台武器:若美执意妄为必将坚决回击 【光明漫评】同心谱写新时代双拥新篇章 纠正冤假错案 中国最高法称要“敢于纠错、及时纠错、全面纠错” 甘肃累计驰援白俄罗斯1.55万副方剂抗击新冠疫情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发布 中国自贸试验区增至21个 纳税服务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首届“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将于11月在中国海口举行 湖北省重大疫情救治基地落户湖北省人民医院洪山院区 人口最多的15个地级市:三城超千万 总人口超1.3亿 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会在厦举行 联合国-中国社会性别研究与倡导基金第九批项目授资仪式在京举行 中国第一大油气田——长庆油田的“生态账本” 专业型博士要扩招 量质并举的关键是“定位” 乡村人才既要引得回又要留得住 三万只羊为中蒙友谊添佳话 2020年浦江创新论坛在沪开幕 7颗第二代风云气象卫星将在“十四五”期间完成研制 国务院督查降电价优惠政策落地:一些地方多级转供层层加价 中方强烈敦促加拿大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停止利用涉疆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网络维权:徘徊在“公私”之间 体育美术老师都可以当班主任 多部门晒“十三五”成绩单 出行账单里的小日子与大梦想 江河源头青海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国考报名进入最后阶段 哪些岗位在“遇冷”? 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香港法律执业者和澳门执业律师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取得内地执业资质和从事律师职业试点办法》 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 线上平台已收集近40万个岗位 小康之年补短板 乡村的环境靓了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促央企重拾责任:挖掉的草原回来了 铁定甲虫“压不死”揭密:其鞘翅可承受3.9万倍体重 报告:公共治理领域第三方评估工作应强化 打好媒体深度融合的“组合拳” 中国九省(区市)共建泛成渝地区商会联席会议机制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明确法律层面野生动物概念及法律适用范围 人民网评:与时俱进,高质量立法守护未成年人成长 “出生缺陷”案件判决结果差异较大 相关立法亟待完善 宁夏检察晒出打击虚假诉讼成绩单 百岁志愿军老战士忆在朝鲜战场的峥嵘岁月 防疫专家:入冬后中国抗疫需备“三大件” 促进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增加风险防范原则 健全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 中国创投报告2020:全国备案创业投资企业已有1777家 中国常态化防疫启示录:大规模核酸检测,流调追踪,“动态清零” 杭州下城创新同心平台建设 以统战力量拓基层治理新路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守护蓝天碧水 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0-10-23 09:33:12来源:科技日报

守护蓝天碧水 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

“十三五”成就巡礼

本报记者 李 禾

从10月7日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入秋以来第一次区域性PM2.5污染过程。到10月11日下午,连日来的雾霾渐渐消散,阳光从云间洒下,蓝天显露出来,空气质量转优。其实,受季节交替等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每年10月都会出现大气污染过程。不过,随着区域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大气污染程度变轻、持续时间变短。

据生态环境部提供的最新数据,截至2019年底,“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领域9项约束性指标,8项指标已提前达到“十三五”目标。2020年以来,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从最新情况看,9项约束性指标有望全面圆满完成。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说,特别是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浓度、Ⅰ类—Ⅲ类优良水体、劣Ⅴ类水体3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任务。

公众蓝天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在首钢股份迁安钢铁公司球团二系列厂区,如果不是机器轰鸣,从烟囱上根本看不出企业在生产。

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秋冬季PM2.5源解析表明,工业、民用散煤和柴油车对区域PM2.5贡献分别达36%、17%和16%,是大气重污染的主要来源。在工业源中,钢铁、焦化行业的贡献最大。

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邹首民说,在钢铁业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我国是唯一一个拥有世界上最先进钢铁全流程超低排放技术体系的国家,首钢迁安钢铁公司是世界上首家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的企业,使钢铁业超低排放成为可能。

数据显示,与2016年相比,2019年“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22%,重污染天数减少了40%;同时,GDP增长了17.2%,2019年达到14.2万亿元。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说,一方面空气质量大幅改善,另一方面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公众的蓝天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还极大促进了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发展和绿色发展。

水安全和资源化等协同发展

漫步在河南商丘的睢县新概念污水处理厂里,你会觉得这里更像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湿地公园。该处理厂拥有尾水人工湿地试验区、农业安全示范区、生物有机质中心、海绵城市试验区、科学管理中心、污水处理中心6个区域,具有生产、科研、科普、生态农业、科技观光、艺术欣赏等功能。污水经多种新技术处理后,满足地表Ⅳ类水体水质要求,实现了基于健康、美好感官的水质需求,产生的清洁能源沼气可满足厂区50%以上的能耗。

生态环境部总工兼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说,通过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围绕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长江保护修复和渤海综合治理等,全面推进碧水保卫战。

截至2019年底,累计完成2804个水源地的10363个问题整改,一批久拖未决的老大难问题得到纠正,7.7亿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有力提升。长江流域优良水质断面比例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达到91.7%;渤海入海50条国控河流中,46条河流水质达标。

技术突破实现产能提升和污染减排“双赢”

“科技贯穿于污染防治全过程,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邹首民说,“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领域的科技投入不断增多,仅中央财政投入就超过100亿元。随着科学的发展,对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和内在变化规律的认识、把握更清晰和准确,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更科学、精准。同时,随着一些关键技术的研发突破,在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方面的技术可达性更强、经济可行性更加合理。比如国家水专项在钢铁、化工、造纸等行业废水治理技术上的突破,使这些传统重污染行业实现了产能提升和污染减排“双赢”。

通过“十三五”的努力,我国已建成“空天地”综合立体观测网和数据共享平台,建立了完备的区域PM2.5综合源解析方法体系;重污染天气的预报预测准确率接近100%,预报时长扩展到10天。“十四五”国家地表水监测断面将从1940个增加至3600多个,实现重点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地级及以上城市、重要水功能区等监测“全覆盖”。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