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0月13日电 (陈杭)记者12日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获悉,2019年水污染防治工作评价结果已通报至各区,评价为优秀的是延庆、西城、怀柔、朝阳区,评价为良好的是门头沟、海淀、密云、石景山、大兴、东城、丰台、昌平、通州、平谷区。相较2016年,2019年评价为优秀和良好的区由10个增加为14个,评价为不合格的区由2个下降为0个。
为有序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北京市制定印发《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行动计划》,将水污染防治目标纳入对各区的绩效考核中。自2016年起,北京市每年对各区水污染防治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督促各区及时查找差距,对考核不合格的进行约谈通报,并将有关结果作为财政部门分配资金的依据。
据介绍,北京市共监测河流99条段,湖泊22个、水库18座,多年监测数据表明,北京市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其中,湖泊、水库水质较好,基本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河流水质逐年好转。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表示,2019年,北京市Ⅰ-Ⅲ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55.1%,Ⅳ类、Ⅴ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35.4%;劣Ⅴ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9.5%;2020年1-9月,Ⅰ-Ⅲ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59.8%,Ⅳ类、Ⅴ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37%,较2015年分别增加11.2个百分点和25.5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3.2%,较2015年下降36.7个百分点,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其中国家考核北京市的25个断面,2019年以来,水质优良比例为60%,无劣Ⅴ类水体断面,提前达到2020年国家考核目标。
同时,北京市深化实施水环境区域补偿,在流域上下游各区政府间建立经济补偿制度,“水差要交钱,水好能收钱”。推动建立乡镇间水环境区域补偿,目前北京市设有乡镇的13个区均已建立跨乡镇间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进一步促进形成了流域上下游齐抓共管治理水环境的工作格局。
下一步,北京市将根据从水污染防治向水生态保护转变、从水环境治理向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转变的总体形势,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创新和深化水生态环境管理机制和手段,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逐步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目标。(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