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秋、国庆长假,很多城里人都选择了乡村游,一方面呼吸乡间的新鲜空气,放松心情,一方面也可以带孩子感受一下乡土气息、农耕文化,顺便还可以吃个农家饭,很不错。
广东佛山的紫南村,就是这样一个热门的乡村游打卡地。紫南村经济富裕,乡风也文明,先后被中央和国家部委评为“中国十佳小康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但是这个现在让大家觉得各方面很不错的村庄,却曾经是一个污水横流、经济垫底、管理混乱的落后村。紫南村的变化是怎么发生的?
今年国庆假期,广东佛山紫南村成了当地新晋网红打卡点,吸引了八方游客慕名而来。
在这里不仅能游玩,还能增长见识,像石磨、水车等农用工具让孩子们了解了农耕文化,而这些古朴的建筑又让人们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国庆期间,每天来紫南村的游客有2000多人,虽然这里并不是著名的景点,但它现代气息与乡村韵味的融合却是独具特色,而紫南村的发展历程也同样不同凡响。多年以前,这里曾是一个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河沟臭气熏天、村民私搭乱建的落后村落。
当时的紫南村环境脏乱差,村级领导班子涣散,村里账目混乱,村务不公开,附近村民年底分红在几千元,可紫南村村民只有几百元,在紫南村所在的南庄镇18个村中倒数第一,群众很有意见。
为了让紫南村发展重新步入正轨,南庄镇政府找到了当时正在贵州做生意的紫南村村民潘柱升,希望他回乡率领家乡人走出困境。
潘柱升曾经是一名转业军人。上世纪90年代,懂经营善管理的潘柱升在贵州经营十几家企业,已经是当地有名气的企业家。一边是家乡干部的诚挚邀请,一边是自己亲手打造的企业发展正红火,怎样抉择,潘柱升犯了难。
思前想后,潘柱升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到家乡紫南村。可是,毕竟已经20多年没回过家乡了,到底能不能胜任这项工作,能不能获得村民的信任,他心里也没有底。当时他向村民立下了“四个不”的承诺。
潘柱升说:“第一,在任期间,我不会在紫南拿一寸土地;第二,不在村里面办一个企业;第三,不会在村里面安置一个自己的亲戚在村委会上班;第四,在任期间不会拿紫南一分钱工资和报销一分钱的费用。”
2008年底,潘柱升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新班子成立后的头3个月,潘柱升拿着笔记本走村串户,走遍了全村每一个家庭,笔记本上记满了村民们的心声。
潘柱升不仅不要村里的工资,他还多次自掏腰包,请村干部和乡亲们到他在贵州的企业参观学习。经过走访和学习,潘柱升带领村“两委”班子研讨并制定了产业、城市、制度、文化“四大规划”。决定依托紫南村所在的南庄镇知名的陶瓷产业,利用潘柱升做专业市场的经验,在紫南村打造陶瓷市场。物流基地、陶瓷卫浴城等专业市场在紫南村陆续建成。随后,又逐步淘汰污染严重的陶瓷企业,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
经过近十年的精耕细作,紫南村的物流基地、佛山市国际陶瓷卫浴城已经成为华南地区知名的专业市场。目前,紫南村已经吸引了61家企业入驻。村集体收入从2007年的930万元上升到2019年的1.2亿元,12年涨了13倍。以前因为村庄太落后而迁出去的村民,又陆陆续续迁了回来。
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村里又面临着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满足村民看病上学等生活上的需求。紫南村开始实施第二个计划,对乡村进行“城市规划”,先后投资3.8亿元,按照城市标准对标规划与建设民生基础设施。村里建起了二甲医院,村民慢性病诊治拿药不花钱,住院不论多久最高只需600元,55岁以上的村民可以按月领取1000多元的退休养老金,村里还建起了学校。
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如何实现,这也是紫南村富裕起来后面临的新的基层治理问题。汲取过去的教训,紫南村首先在村务公开上下足了功夫,坚持民主治村,创办紫南报,把集体收支、计划安排、劳资薪酬、人事调整,以及村民的意见、建议等村民关心的事儿通过紫南报全都向全体村民公开。
紫南村户籍人口6000多人,而近些年,随着紫南村入驻企业越来越多,外来人口也越来越多,达到7000多人,比本村村民还多。前些年,绝大部分务工人员只能租住在村民家中,这样就带来了管理上的新问题。
外来人口越来越多,村民之间、村民与租户之间的各种生活琐事矛盾纠纷也增加了。怎样解决这些矛盾纠纷,有人提出对紫南村进行封闭式管理,村民的房屋一律禁止对外出租。
用禁止村民房屋出租的办法解决矛盾纠纷,村里的生活秩序或许能够好转,但是却影响了部分有出租房村民的家庭收入。同时,几千外来务工人员住宿问题也得不到解决。为此,紫南村干部和群众多次商量,最终确定:专门规划一片区域,建成紫南员工村,租给外来人员居住,房租收入分红给全体村民,这样解决了外来人员的住宿问题,便于管理,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乡村治理中,村民多年形成的一些生活习惯最难改变。紫南村所在的佛山市,是广东有名的花卉种植基地,家家户户有在家门口养花种花的习惯,而且很多村民还习惯于在家门口种豆角、冬瓜等蔬菜,这样就经常需要用到竹竿,竹竿长期堆放在房前屋后,不仅妨碍通行,还容易滋生白蚁、蚊虫,破坏环境卫生。
为此,紫南村表决通过了一项规定,每家每户的家门口,只能放置两盆花、一个拖把、一个垃圾桶。村委还设立了人居环境整治专项检查小组,不定期进行检查。
在共商共治中,不能只有简单的堵的办法,在严格执行管理制度的同时,村里也同步采取了富有人情味的奖补措施。
近年来,紫南村先后出台了300多项管理规定,每一项规定都由村民参与制定,都具体可行,比如停车位车头必须朝外,村民每家每户衣物不能在墙体外晾晒等等。
富裕起来的紫南村在一步步向着美丽乡村发展,他们要让这里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2016年,紫南村提出“文化立村、文化兴村、文化强村”,打造“仁善紫南”品牌的发展思路。4年来,紫南村投入3000多万元,提升改造文化设施,打造了一系列文化品牌,不断弘扬好人文化,培育文明乡风,每年元旦,紫南村都举办迎新长跑活动,让大家记住要奋勇争先,每年村里都举办评选“孝子”、“孝媳妇”活动,弘扬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经济文化社会管理不断升级的紫南村,也获得了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授予的“全国十佳小康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称号。
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产业兴旺起来以后,村子应该怎么发展?怎样才能让村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甚至还有自豪感?
紫南村一开始的发展规划就是产业、公共服务、制度、文化四方面并举,通过产业,村里有了经济实力;通过对标城市公共服务,村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提升;通过制度,共建共治共享,民主公开透明,棘手的问题得以解决;而通过文化建设,村民的素养明显提升,乡风越来越文明,这又让紫南村有了更大的吸引力和知名度,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如何振兴乡村,如何落实基层社会治理,紫南村一路走来,确实留下不少可圈可点的足迹。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