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蔡木兰
《长江生命力报告2020》指出,长江的整体健康状况为B-,并随着人类活动显示出区域差异性。其中,长江源头评价等级为A,长江上游区为B-,长江中游区为C,下游区为B-。洞庭湖和鄱阳湖评价等级为C,太湖和巢湖的评价等级分别为D和D-。气候变化、土地利用类型改变、岸线开发、河流(湖)连通性改变、水库调节、污染排放、资源过度利用和外来物种入侵是影响长江生命力指数的主要压力。栖息地保护修复、旗舰物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控制污染物排放、维护河湖连通、科学实施环境流、应对气候变化等,是提升长江生命力指数的关键措施。
2020年9月27日,时值世界河流日,主题为“把脉长江,科学施策”——《长江生命力报告2020》发布会在上海举行,该报告由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以下简称WWF北京代表处)与八家科研院所历经2年时间撰写,是全球首个大型河流的生命力报告。
本次发布会由WWF北京代表处、澎湃新闻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长江科学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同济大学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
长江流域为亿万人民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水、食物和居住环境,并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WWF北京代表处自1998年起连续二十年投入长江淡水生态系统保护的研究和实践,保护重要湿地,提升旗舰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水平,推进环境流,帮助行业和社区绿色转型,提升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2018年,WWF北京代表处提出并搭建了“长江生命力指数”概念框架,并联合八家科研院所启动《长江生命力报告》项目,希望持续跟踪长江淡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助力长江大保护。该项目集结了30余位业内权威专家近2年的共同努力。
《长江生命力报告2020》指出,长江淡水生态系统承载了巨大的服务功能,目前已不堪重负。气候变化、土地利用类型改变、岸线开发、河流(湖)连通性改变、水库调节、污染排放、资源过度利用和外来物种入侵是影响长江生命力指数的主要压力。
WWF北京代表处总干事卢伦燕女士
“《长江生命力报告2020》针对的是一个完整的流域生态系统,除了考虑水生态等生物多样性指标,还考虑了水文过程和水环境质量,其对各个流域未来的保护方向提供了建议和思路”,WWF北京代表处总干事卢伦燕女士表示,“WWF全球网络中与湿地和淡水保护相关的新思路、新工具,只要条件允许,我们都会率先在长江流域进行尝试和落地,使长江保护走在世界保护工作的前列。”
澎湃新闻常务副总编辑李嵘表示:“长江的健康对中国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长江的生态保护也是澎湃新闻一直以来关注的重大议题之一。希望通过澎湃新闻的报道与全面解读,让包括公众、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界更通俗易懂地了解长江生态系统所受到的威胁,激发和推动不同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长江大保护。”
澎湃新闻常务副总编辑李嵘
长江生命力指数是《长江生命力报告2020》的核心,通过各类数据的梳理,选出具有指示性和代表性、可追溯和可持续跟踪、资料较完整且可获得的核心指标,从水文、水环境、水生态三个维度综合反映长江淡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
长江生命力指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江干流生命力指数为0.66,等级为B-,其中,长江源头评价等级为A,长江上游区委B-,长江中游区为C,下游区为B-。洞庭湖和鄱阳湖评价等级为C,太湖和巢湖的评价等级分别为D和D-。
武汉大学讲座教授、长江科学院教授、课题组组长陈进介绍说,“长江生命力指数是一个前沿的科学工具,也是一大创新,它跟踪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恢复和重要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用科学支持有效的流域管理。它的概念、内涵和评价方法对于其他流域的有效管理具有借鉴和推广意义。”
《报告》分析了主要压力给长江生命力指数带来的影响程度及其空间差异性。长江源区人类活动干扰少,气候变化是最大挑战。长江上游区最显著的水生态指数压力是过度捕捞、栖息地及环境条件退化,水文指数压力主要是气候变化,连通性下降;水环境指数压力最显著的是非点源污染排放。
长江中游区的显著水生态指数压力是资源利用(尤其是鱼类捕捞)和河流连通性改变,水污染指数压力主要来自污染排放及用水排水总量的增加,水库调节和气候变化是中游水文指数最显著的压力因子。
长江下游干流水生态指数最显著压力因素是过度捕捞,下游干流水文指数主要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较为显著,污染排放给下游干流水环境带来的压力依然很大。捕捞和渔业是洞庭湖和鄱阳湖水生态压力的最显著影响因子,气候变化和水库调节共同影响洞庭和鄱阳的水文过程,污染物排放和水资源利用是影响两湖水环境的重要因子。巢湖、太湖状况相似,污染物排放是主要压力,其次是资源利用和生物栖息地退化。
就不同区域面临的不同压力情况,《报告》提出了建议:长江源区应加大水土保持力度,减缓土壤侵蚀强度,强化自然保护区管护,持续保护珍稀和特有生物。
长江上游区应尽量维护河流正常的水文节律,定期开展生态调度,保障生态需水量,规范水利水电开发行为;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建设标准规模化养殖场,提高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加强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恢复,提高磷过滤效率和回收率,规范渣场和尾矿库建设并严格监管。
长江中游区需加强畜禽养殖管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持续推进渔业绿色发展;保障鄱阳湖和洞庭湖与长江畅通,严格控制采砂,恢复沿江自然岸线及湖泊滨岸湿地,加强蓄滞洪区的安全建设和土地利用管理,给洪水以空间,提升城市防洪能力;推进洞庭湖与鄱阳湖流域生物物种种群及多样性、栖息地保护,严格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促进生态系统平稳恢复。
长江下游区则要强化安徽、江苏等地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推进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和破损修复,加强督促工业集聚区和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依法严厉打击侵占河湖水域岸线、围垦湖泊、填湖造地等行为,实施河湖滨岸缓冲带建设,大力保护修复沿河环湖湿地生态系统,加强江豚等珍稀特有水生生物保护,加大物种生境的保护力度;有效控制污染物入太湖、巢湖,强化蓝藻水华防控,合理调配太湖水量。
发布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还从专业角度对《报告》进行了点评,并从个人所在的行业和专业领域就如何用创新的方式保护长江,促进绿色发展,展开了对话和交流。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