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郑州9月24日电(赵伟涛)“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河南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显著:截至目前,近26万贫困群众彻底摆脱深山的束缚,全面开启了易地新生的幸福生活。
24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
“十三五”时期,河南省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共计25.97万人,主要涉及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等地。河南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省易地扶贫搬迁行动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黄亚军介绍,近年来,河南累计投入资金156亿元,新建总面积约638万平方米的安置住房7.7万套,将分散在442个乡镇的25.97万名深山群众,搬到交通便利、生活便捷的858个集中安置点,使贫困户通过“下山”“上楼”,实现了从“好房子”到“好日子”的转换。
每一处集中安置点,安全饮水到户率、生活用电覆盖率、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通信集中覆盖率均达到100%。累计建设科教文卫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2157个,有小学生的2.32万户搬迁家庭和有中学生的1.61万户搬迁家庭就学条件得到改善,就医条件普遍提升。
据介绍,河南“依托‘四靠’搬得出、覆盖‘五有’稳得住、围绕‘五个一’能致富、实现‘五新’生活好”的易地扶贫搬迁路子,成为全国典型之一。
在工作推进中,河南还创新“宅基地复垦券”模式助力易地扶贫搬迁。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王锋说,迁建后的拆旧复垦,事关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大局。河南省创新运用城乡建设用增减挂钩政策,建立了具有河南特色的拆旧复垦节余指标交易“宅基地复垦券”制度,有效保护了耕地和生态环境、保障了搬迁安置用地,也为脱贫攻坚开辟了重要的资金筹措渠道,取得了一举多赢的良好效果。
“宅基地复垦券”是指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贫困老区等县腾退的农村宅基地及其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指可拆旧复垦为耕地的建设用地),扣除自身安置用地后节余的农村建设用地指标。
截至目前,河南省易地扶贫搬迁拆除房屋涉及宅基地面积1.91万亩,复垦土地1.19万亩,实施生态修复土地1.03万亩。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宅基地复垦券交易面积9449亩,实现收益28.3亿元,惠及全省24个贫困县及3万多户搬迁贫困户。
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了,如何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是异地扶贫搬迁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处处长陈静表示,河南省从2018年4月开展了以美好生活“五个新”为重点的后续扶持工作,以安置点为依托,以搬迁群众为主体,大力开展思想教育、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志智双扶、自治管理等活动,全力做好搬迁“后半篇文章”。今年以来,在做好安置点疫情防控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后续扶持力度,实现了复工复产,巩固了搬迁成效。
据了解,河南省62个800人以上大型安置点产业配套条件较好,其中,30个安置点配套发展新的特色主导产业项目,32个安置点依托原有产业布局配套扶贫车间、带贫企业共627个,直接带动就业5588人。此外,河南省加强搬迁群众职业技能培训,通过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送岗位上门,帮助搬迁群众提高就业能力、获得就业信息稳定就业。在河南省实现就业的搬迁劳动力中,县内就业占比过半,达到56.3%;有培训意愿且符合受训条件8.17万人,基本实现“应训尽训”。
搬迁贫困家庭在迁入新居后变化巨大,实现了“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的梦想,逐步完成了从“农民”到“市民”这个社会身份的转变。不但是房子和人搬出了大山,思想观念也从闭塞到开放,生产生活方式从落后到先进,开启了美好的新生活。(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