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轨道修正后 “天问一号”得考虑保暖问题了 国家卫健委:9月21日新增确诊病例6例 均为境外输入 2020年广州荷兰日活动启动 荷兰总领事“骑游”广州 【民族团结党旗红】传承红色基因 青海黄河岸边有片红色沃土 史文清落马:苏荣儿子曾通过其为商人揽项目并收巨款 “中国建造”加速转型“中国智造” 多城“争雄”,第10个国家中心城市将会花落谁家? 大运河畔的北京CBD和国家文创试验 莫让“蟹卡”变味 这地严查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收送蟹卡 西藏拉日高速公路项目预计10月阶段通车 台湾集集7.6级地震21周年:专家解读六大影响八点启示 庆贺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致敬农民 礼赞丰收 中东部多地气温创下半年新低 南方城市“跑步入秋” 中国发布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中方立场文件《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中国在行动》 “假如我是委员”带领青少年模拟政协 创新思政教育 天津发放应届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 每人3000元 中国是美国首要外交挑战?外交部:敦促美方官员停止喋喋不休的反华言论 企业唱主角——深圳“6个90%”的创新密码 疫情仍有反弹风险 “双节”出行需谨慎 全国媒体组团来访 长沙秀出这些“看点”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史文清接受审查调查 学生被老师罚做200个深蹲致横纹肌溶解 教育惩戒权边界在哪 云南瑞丽宣布解除城区居家隔离 无本地病例和当地传播 2020年北京洪堡论坛举行 近百位中外学者线上论道 山大校长寄语新生:把“小我”融入“大我” 厚植家国情怀 康巴大地万象新——写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之际 煤矿开采导致地质灾害谁之过?政府煤矿均被判担责 抗疫、治蝗两手抓 中科星图卫星遥感应用全面开花 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将在河南开封举行 外交部:敦促加方认真对待中方关切 立即释放孟晚舟 罕见病用药进医保之难:病人有多少?都在哪里? 江西南北“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 91%的县市区提前入秋 中国自贸试验区再扩围有何深意? “醉美”泸州:从“泸州制造”到“泸州智造” 海洋二号C星成功发射 西安科技为其研制“千里眼” 湖南岳阳一官员大闹营业场所?当地纪委监委介入调查 医保目录调整的价值不只是“请进请出” 决战决胜 全面小康|36万亩茶园助力“黑茶之乡”安化脱贫摘帽 外交部回应美国副国务卿克拉奇访台:支持纵容台独将遭到中方有力回击 中国航天员中心全力备战空间站任务 朱民: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共赢 美国高官接连赴台 外交部:中方必将采取正当反制措施 外交部:美方对新疆“强迫劳动”的指责,如果不是出于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西南4省市高院共建协作机制保护长江上游生态 中国维和警察20年:为了和平执甲出征 重庆:试点单位开具15万余张区块链财政票据 海洋二号C星成功升空 将构成中国首个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 京杭对话: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金名片” 逾百名加前外交官呼吁释放孟晚舟换取两名加公民?中方回应 美方宣布“安理会全部对伊制裁已经恢复”?中方:美方根本没有权利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第二次轨道修正后 “天问一号”得考虑保暖问题了

2020-09-22 09:29:42来源:科技日报

第二次轨道修正后 “天问一号”得考虑保暖问题了

杨 璐 宋星光 本报记者 付毅飞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020年9月20日23时,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飞行控制团队控制下,“天问一号”探测器4台120N发动机同时点火工作20秒,顺利完成第二次轨道中途修正,并在轨验证了120N发动机的实际性能。

截至目前,“天问一号”已在轨飞行60天,距离地球约1900万公里,飞行路程约1.6亿公里,探测器各系统状态良好,地面测控通信各中心和台站跟踪正常。

中途修正一般是指在探测器飞行过程中,对各种原因导致的轨道偏离进行修正,使探测器更贴近理论轨道飞行。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介绍,“天问一号”飞向火星期间,会受到太阳和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引力作用,一部分行星的引力会对探测器造成干扰,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使其飞行轨迹和速度发生变化。由于探测器长期处于无动力飞行,微小的位置速度误差会逐渐累积和放大,地面测控系统需要在飞行过程中根据测定轨计算得到的实际飞行轨道和理论设计轨道之间的偏差,对探测器飞行轨道进行修正,确保探测器始终飞行在预定轨道上。

第二次中途修正安排在第一次中途修正和深空机动之间进行,主要是为修正第一次中途修正的残余误差,瞄准理论深空机动点的位置,同时进行4台120N发动机的试喷。为此该中心采用了第二次中途修正与深空机动联合优化控制的轨控策略,在满足本次发动机最小开机时长的前提下,对于指定中途修正时刻,通过对中途修正轨控方向在惯性空间寻优,使深空机动控制量最小,并瞄准标称近火点参数,计算中途修正控制参数。

由于“天问一号”发射入轨和第一次中途修正的精度很高,本次修正量很小,发动机开机时长约20秒。

目前“天问一号”仍在北京飞控中心的严密测控之下平稳飞行,里程数即将达到2亿公里。细心的读者可能会问:为什么飞行了1亿多公里,它与地球的距离却才不到2000万公里?

这是因为,“天问一号”在飞向火星的过程中,是沿着一个机动轨道以弧线的形式飞行,会不断远离地球。但与此同时,地球和火星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绕着太阳公转,呈现出“你走我也走”的状态。所以,相对发射时的空间位置,“天问一号”的里程数在迅速累加,而相对地球的距离则没有那么快拉开。

一晃间,“天问一号”已经飞行近两个月,地球上由夏转秋,我国北方地区甚至不久后就要开始供暖了,而“向火而行”的“天问一号”,也需要考虑保暖问题。

据北京飞控中心专家介绍,随着与太阳距离的变化,“天问一号”的姿态也要变化:刚发射时,它距离太阳较近,其太阳帆板并不是正对着太阳,而会增加一个角度偏置。如果那时太阳帆板正对太阳,就会吸收过多太阳能,导致发电量过高,多余的电量无法消耗,会损害电池寿命。让帆板保留一定角度,既可以满足供电需要,又能使探测器体温正常。

相比地球,火星距离太阳较远,光照小于地球位置处的平均太阳辐射常数,在地火转移的过程中,“天问一号”获得的太阳能会越来越弱,到一定时候就要把太阳帆板完全展开,以满足电力供应。这个帆板的变化将在第二次中途修正后执行。

在调整太阳帆板角度的同时,还要对“天问一号”本身的姿态做出调整控制,确保它和地面通信顺畅。既要精确控制太阳帆板,还要调整探测器姿态,这对北京飞控中心的姿态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问一号”还会遇到太阳热能不够的状况,到那时,它只能通过太阳帆板接收光能,而没有足够的热能来保持体温,这就需要它给自己加电发热,保持身上的设备正常运行。

不过相比我们生活中的供暖,“天问一号”的加热更精准。它可以识别出身上哪个部位温度过低,按区域精准“供暖”,在节省能源的同时保证设备安全。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