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太原9月20日电 (高雨晴)20日,在山西临汾云丘山景区召开的第二届大河旅游论坛暨世界旅游联盟·黄河对话上,来自中国各地的文化、历史、旅游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路径。
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国际社会正逐渐形成一个重要共识:文化遗产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独有的,而是人类共同的遗产,理应共同保护。
单霁翔梳理了中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的申遗路程,他表示,在此过程中,民众对待文物的态度由过去的文物保护转变为今天的文化遗产保护。如今,文化遗产保护由“点”扩展到“面”,例如,从过去保护一座桥、一个古建筑扩展到保护一座历史城镇或一条运河流域。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以“黄河魂是什么”作设问,分享其对黄河精神的理解。
人类文明依大河而生。“就我们中国人来说,这条大河是什么?就是黄河。黄河对我们来说不是任何一条河,她是我们心里那条特定的河。”蒙曼说。在她看来,大河有魂,这个魂是哺育,是力量,也是包容。
“我特别喜欢临汾的旅游口号——‘所有的旅行都是出发,到了临汾咱是回家’。”蒙曼说,“确实,对于中国人来说,来到黄河就是‘回家’。”
“大河文明是一座宝藏,从各个方面来说都需要加以深入研究,充分利用。”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魏小安说,我们要共创黄河旅游名,各打本地特色牌,只有这样,才能让今天的精品,成为明天的文物、后天的遗产。
本届论坛由世界旅游联盟、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临汾市委、临汾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完)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