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 题:军人的使命 人民的坚盾——记“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陈薇
王逸涛、庄颖娜、曲鸣明
“这是军人的使命,这份荣誉属于全国全军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战线的所有同志!”9月8日,在军事科学院召开的庆祝陈薇荣获“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薇动情地说。
从研制出首个SARS预防生物新药“重组人干扰素ω”,到全球首个获批新药证书的埃博拉疫苗,再到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出重要贡献……从军29载,陈薇潜心于生物危害防控研究,矢志为人民构筑起一道生物安全防护的坚盾。
113天毅然坚守:“为武汉人民,我心甘情愿!”
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陈薇奉命率领军事医学专家组紧急飞赴武汉。
“做最坏打算、最充分方案,准备最长期奋战。”面对防控初期武汉对核酸检测能力的应急需求,陈薇带领专家组一天之内就搭建起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应用军事医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迅速形成了日检1000人份的核酸检测能力,有效缓解了一线检测压力。
面对临床精确诊断难题,她迅速组织专家组综合病原学、免疫学、遗传学、空气动力学等多学科优势,快速建立了“核酸检测—抗体筛查—多重病原检测”的“三步走”鉴定链条,为临床机构有效救治新冠病毒和多种病原体合并感染患者提供了科技支撑。
“除了胜利,别无选择!”在疫苗研发最吃紧的时刻,陈薇许下这份承诺。三天,五天……直到采集的血液样本出现免疫应答,整个团队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3月16日,重组新冠疫苗启动Ⅰ期临床试验,成为首个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新冠疫苗。
4月12日,疫苗启动Ⅱ期临床试验,再次领跑世界。临床结果证明,单针接种可使机体同时获得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8月11日,疫苗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团队全力推进新冠特异性治疗抗体药物和改善后遗症生物新药的临床应用。
面对“为什么能坚守武汉113天?”的提问,陈薇沉默数秒后哽咽着说:“为武汉人民,我心甘情愿!”
29载锲而不舍:国家生物安全防护的铸盾者
1991年,陈薇从清华大学毕业,立志投身军事医学科研,专注于生物危害防控研究。
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陈薇凭借多年的科研积累敏锐预判:正在研究的ω干扰素对此次变种变异性强的SARS冠状病毒有抑制作用。
她率领课题组冒着生命危险,进入生物安全负压实验室,每天一干就是八九个小时……最终,1.4万名预防性使用“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的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
汶川地震,担任卫生防疫组组长的她,一直奔波在余震不断的灾区一线,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艰苦“战斗”。北京奥运,她参与奥运安保军队指挥小组,同时负责鸟巢等20多个奥运场馆的现场生防安保任务,为“平安奥运”作出贡献。
在一次次大战、大考中,陈薇带领团队不仅拿出了领跑世界的“硬核”成果,更积累了核心关键能力。
她带出了国家“生物危害防控”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建立的关键设施和技术体系为应对今后可能出现的重大疫情奠定了基础。
“要成为为人民负重前行的人,为人民守护岁月静好的人。”这就是陈薇作为科学家的情怀。
无私赤诚的国际援助:向世界展示中国担当
“在病毒面前生命平等,与病毒的战争不分国界。”陈薇团队第一时间将研究成果向世界共享,为各国的疫苗研发助力。
这不是陈薇团队第一次以科研援助世界。
2006年,在大多数人还不知“埃博拉”为何物时,陈薇就对这个烈性病原体展开了前瞻性研究。她坚信:“在生物危害防控的战场上,必须始终做有准备的人。”
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肆虐。立足多年既有研究,陈薇团队迅速攻关,不久就研制出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
这不仅是对世界的支援,也展示了中国的国际担当。
陈薇多次带领团队赴塞拉利昂开展临床试验,让西非人民记住了中国的友谊和中国的科技力量。
2018年,埃博拉病毒在刚果(金)再次暴发,陈薇团队再次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来自中国的技术支持。
“为了世界人民的健康,我们愿意积极参与国际援助,共同抗疫。”如今,陈薇团队研制的新冠疫苗Ⅲ期临床试验正在境外有效开展,进行更大规模的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甘为人梯的师者情怀:为了科研精神的赓续传承
“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永远鼓励创新,把最前沿的理念和信息给大家共享……”这是陈薇的学生和同事们对她的评价。为了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她总是尽可能为学生们搭建平台、拓展空间。
因抗疫表现突出荣获“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军事医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晓鹏,回忆起19年前刚进实验室时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
作为导师的陈薇手把手教他做蛋白纯化实验,实验用的纯净水都是她自己搬到楼上。那时实验仪器没有现在先进,陈薇就带着他们一直守在仪器旁收集样品。
“导师的言传身教,让我走好了人生科研生涯的第一课,从那时起,细致、认真就刻在了我的骨头里。”张晓鹏说。
“我们团队有很多非生物专业出身,我本科所学专业就是自动化。”军事医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迟象阳说,“陈薇老师要求我们发挥专业交叉优势,独立思考,大胆用自己的专业特长解决问题。”
在武汉抗疫中,迟象阳被陈薇“点将”,仅用两天时间就将免疫学检测精密设备调试成功。后来,在陈薇的指导下,她展开的新冠病毒抗体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生,这是我作为导师的使命和职责。”陈薇说,“我希望他们到各个领域发展,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编辑:郭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