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清漂员
同一个打捞动作每天重复上千次 3个人一天清漂打捞垃圾近10吨
▲站在清漂船上,清漂员手工打捞飘浮的垃圾。
近段时间,受汛期和暴雨影响,长江上游两岸生活垃圾、农作物等漂浮物进入忠县水域,为确保长江通航安全和库区水质清洁,清漂工人已经连续数月坚守在岗位,迎着烈日和高温,清理江面漂浮物,用辛劳和汗水守护一江碧水。
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64岁的陈立安是忠县蓝天环境有限公司清漂队船长,已在清漂岗位上工作6年。“每年的清漂工作主要集中在5-8月的汛期、9-11月的蓄水期。我们都是30天出勤考核,也就是说,从5月进入汛期以来,我们都没有休息过,要一直忙到11月。”陈立安说,日常高强度的工作早已习以为常,但最难的还是在高温下长时间作业。
8月7日10时,重庆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当天12时-20时,忠县等地海拔400米以下地区日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局地可达40℃以上。
当天早上7点,陈立安驾驶着小型清漂船开往忠县东溪口附近水域,他和同事将对此段的集中漂浮物进行清理。
“东溪口是一个回水沱,长江上游的垃圾流经此处,都积累在这里来回打转,就成了忠县长江流域一个固定清漂点,我们的船平时也集中在这里打捞垃圾。”陈立安告诉记者,前段时间的暴雨将乌江漂浮物冲到长江干流,主要是两岸农作物和一些白色塑料,还有一些腐烂的动物尸体。
将船停稳后,陈立安和同事开始了一天紧张的打捞。陈立安和同事分别站在船的两边,手握长长的漏网,迅速投入作业,提竿、打捞、装船……熟练地将打捞起的漂浮物一一倒进船舱。不一会儿,船上的垃圾舱就堆成了一座“垃圾山”。
高温天气下,腐烂的垃圾散发出阵阵恶臭,但他们已经顾不上臭味难闻,埋头打捞眼前的漂浮物。
烈日当头,江面没有任何遮挡,船上铁板已经超过50-60℃,两人额头上的汗水止不住往下淌,橙色工作服很快就被汗水浸透。“遇到高温天气,工作服都能挤出水来,有时等不到衣服晾干,又被汗水浸湿。根据工作要求,上船必须穿上厚厚的救生衣,一天下来就捂出一身痱子。”陈立安说。
“看到江面上这么多垃圾,不敢休息”
一上午5个小时的作业时间里,陈立安只在中途喝了几次水,就再没有停下来休息过,“看到江面上这么多垃圾,不敢休息,只想快点把垃圾打捞干净。”
明年9月,陈立安就要从清漂岗位上退休了。从小生活在长江边上的他感叹,每次看到江面漂浮着这么多垃圾,心里就难受。
他希望,在接下来的这段工作时间里,能够加快动作,将江面垃圾打捞干净,让长江变得更干净。“当然也希望大家爱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只有看到一江碧水,我们心里才感到高兴。”
同样的打捞动作每天要重复上千次
与陈立安一样,56岁的周康明也在清漂岗位上干了6年。结束了一上午的清漂作业,他的清漂船已装了近5吨垃圾。
“现在是垃圾最多的时候,网兜下一次水就能捞起好几公斤,一天下来,我们3个人能打捞起10吨垃圾。”周康明说,每天相同的打捞动作要重复上千次,长时间使力导致手臂酸痛,有时回家累得不想动筷子,“尤其是夏天,大家中午都吃不下干饭,只能勉强喝点稀饭。”
除了高温天气的考验,每隔三五天,清漂船还会遇上渔网、蛇皮口袋、绳子等垃圾缠住船底,导致清漂船熄火。“只有等船靠边停好,我们再下水把垃圾捞起来,运气不好时,一次下水不够,需要反反复复下水摸好几次。夏天下水还好,遇上冬天下水,江水冷到刺骨。”
汛期每天清漂打捞垃圾近100吨
忠县蓝天环境公司相关负责人丁亚明介绍,公司从事长江水域清漂工作已有10多年,打捞清漂队现有40名清漂工人,负责88公里长江忠县段的清漂工作。
“我们共有2艘全自动机械清漂船、6艘人工机械舶船、20余艘渔船和工人一起全天候作业,汛期,每天出动船只30多艘次,每天打捞垃圾近100吨。”丁亚明介绍,尽管全自动机械清漂船已经大大提高了清漂效率,但现场仍需要小型机动清漂船跟随,进入大型清漂船无法进入的作业水域打捞,同时清理一些遗漏的垃圾。
“今年入汛至今(4-7月),忠县累计出动清漂船舶3872艘次,出动打捞作业人员7569人次,打捞长江主干流水域垃圾2184吨,支流水域垃圾2887吨。”丁亚明说,每位清漂人的辛苦付出都是为了让忠县长江段水域更干净整洁,让人们每天都能看见绿水青山、蓝天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