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贸会室外场馆完工 5道迎宾门一道一景
以奥林匹克公园为背景搭建;南区景观大道布置5道“迎宾门”,营造此次服贸会最有特色景观
昨日,服贸会室外场馆搭建完毕。新京报记者 吴宁 摄
距离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开幕,还有不到3周的时间。昨日,记者了解到,服贸会30个室外场馆已搭建完工。据介绍,以奥林匹克公园为背景搭建室外场馆,是2020年服贸会的一大亮点。
揭秘1
室外场馆以奥林匹克公园为背景搭建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副总经理成砚介绍,以奥林匹克公园为背景搭建室外场馆,是2020年服贸会的一大亮点。这也是自2008年奥林匹克公园建成以来,首次搭建如此大规模的临时建筑。
室外场馆西临水立方、东毗鸟巢,北接森林公园。在这种环境烘托下,怎样凸显国际级展会形象,又不与环境冲突,成为设计团队需要面对的第一个难题。
“由于邻近的鸟巢、水立方等建筑色彩为偏灰色系,这为服贸会临时室外场馆的创作留了空间,即可以通过色彩语言,强调服贸会场馆的整体形象。”成砚说,本届服贸会场馆依然以橙黄为基础色彩。为避免色彩单调,清华美院团队为本届服贸会设计了全色渐变体系,其中以红黄暖色作为主色系,代表积极开放的服贸会主题意向;以蓝绿冷色为辅色系,代表科技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8个室外专题展区沿景观大道布展,自南向北分别安排文化服务、冬季运动、金融服务、体育服务、服务机器人、国别和省区市、教育服务、5G通信服务8个专题展。各专题展区也设计出自己的主题色。
揭秘2
迎宾门一道一景 将两侧场馆连成一体
根据预制篷房尺寸和展区面积要求,需要搭建30个篷房。如何统筹考虑这些篷房的空间布局,突出整体性和特色化,是设计团队需要面临的第二个难题。
奥林匹克公园景观大道是北京中轴线北部重要节点,以景观大道为主轴布局场馆是必然选择。用地南北长1.9公里,以国家体育场北路和大屯路为界,分为南区、中区、北区三个区域。
南区景观大道较宽,沿东西向布置了5道“迎宾门”,将景观大道两侧的场馆连成一体。迎宾门采用“山形”轮廓线,与北部森林公园的奥海、仰山遥相呼应。天气晴好时,透过一道道迎宾门,仰山的天际线以“框景”的手法被邀入视线,营造了此次服贸会最有特色的景观。同时,在展馆面向景观大道一侧,设计了风雨连廊,将分散的篷房有机整合起来。迎宾门、连廊将景观大道围合为若干个“院落”,让观众体验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空间序列。
揭秘3
玲珑塔与景观大道展馆色彩交相呼应
如何在室外场馆区域内打造标志性景观节点,烘托服贸会热烈开放的展会氛围,也是场馆设计团队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成砚介绍,在景观大道中区的主要入口搭建“服贸环”。“服贸环”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本届服贸会“全球服务,互惠共享”主题,以“圆环”象征同心聚合,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设计团队也对玲珑塔进行景观布置。作为制高点,玲珑塔可以起到控制室外场馆区天际线的作用。选取8个专题展区主题色作为玲珑塔外围护结构装饰,与景观大道的展馆色彩交相呼应,创造“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的气势。
2020年服贸会场馆设计也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室外展馆严格遵守防疫通风要求,并在入口处安排防疫检查和清洁物资;在景观大道两侧设置风雨连廊,总长度达到900米,连廊内安排座椅,供观众休息使用;在安检口附近设置喷雾装置,既可降温,又能起到降尘和清新空气的作用。
■ 相关新闻
巡控和服务机器人将亮相服贸会
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下月在京开幕。来自特斯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两款智能机器人将在大会上展示并提供服务。这两款智能机器人分别为服务机器人和巡控机器人。新京报记者 王海亮
服务机器人将提供导引、资料等服务
昨日下午,记者在特斯联科技集团看到,两款智能机器人并肩而立,巡控机器人身形高大些,服务机器人身形娇小些。一听到访客的说话声,服务机器人立刻主动“搭腔”——“小哥哥,您好!”
据特斯联科技集团市场部负责人介绍,服务机器人集听说读写能力为一体,能满足信息咨询、访客引领、智能问答、广告宣传等定制化需求,应用于银行、校园、零售、博物馆等场景。另一款巡控机器人主要在户外行动,“特长”是避障和攀爬功能,可以爬上12°的坡度,主要应用于小区、园区等户外场所。“这次的服贸会上,服务机器人将和观众交互,提供导引、资料等服务。”该负责人表示。
巡控机器人此前曾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核心区域提供自主巡逻服务,通过和用户的语音交互、智能服务、物联管理等科技能力,为科技冬奥服务做准备。此次在服贸会上,巡控机器人也将发挥巡逻的功能。
“合理放宽住所证明” 为企业争取时间
特斯联科技集团计划入驻北京通州,目前正在选址。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的大型金融商务综合体新光大中心为其意向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和特斯联科技集团一样,有入驻通州意向的企业,在通州区都可享受到“新建楼宇项目住所证明新方式”的便利。
据介绍,针对通州运河商务区内大部分新建楼宇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取得产权证,拟入驻企业缺乏住所证明文件的情况,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合理放宽住所证明文件要求,为企业入驻经营提供便利。这一新举措解决了新光大中心项目的招商难题,运河商务区的其他产业项目纷纷效仿。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