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一批批青年,响应国家号召,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在教育扶贫一线,勇担青年人的时代使命。这个暑假,同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一批95后青年,深入大山,为那里的孩子们建起梦想教室,开启人生的“梦想基站”。
在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永安完小的孩子们收到了一份特别的暑期礼物。不久前,同济大学的一批95后志愿者来到这里,带来新了的视频装备、教学材料,还带着小朋友们在墙上画画,建起了一个全新的“梦想教室解忧角”。在这里,每一位小朋友都可以和外出打工的父母视频通话,还可以提交心愿清单,和志愿者哥哥姐姐们说说心里话。
同济大学暑期实践志愿者 杨敬笔:这是我们针对贫困地区家庭教育问题所做的尝试。希望通过心理辅导,引导孩子们正确应对解决各类难题,为他们的成长道路增添更多的“引路人”和“同行者”。
今年即将大二的杨敬笔,就是从大山里的“梦想教室”走出来的一名大学生。曾经,他也和现在的小朋友们一样,在这里听同济大学的支教老师们带来精彩的素质教育课程。今年,他第一次以同济大学暑期实践志愿者的身份回到家乡,他一面通过“解忧角”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助力,一面围绕当地乡土文化特色,引导小朋友们“寻乡、知乡、守乡”,未来成为反哺家乡建设的一分子。
云南省云龙县永安完小学生 杨静茹:我认识了许多的大哥哥和大姐姐,我会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也会像他们一样建设自己的家乡。
同济大学暑期实践志愿者 杨敬笔:每年一批又一批的同济人来到云龙开展扶贫教育等活动,他们激励了我,我希望通过我们青年人的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努力学习,今后奉献社会,报效祖国。
筑梦的努力还在接续。今年,同济大学的研究生支教团第6年来到这里,他们在暑期活动结束后,还将留在大山,开启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95后的汤闰婷,就是其中一员。
同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汤闰婷:今年9月起我将正式开始支教一年,我将尽我全力,为乡村的孩子们传播好知识,用好梦想教室等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帮助学生们树立好理想信念,努力学习,奉献祖国,真正让我们的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汤闰婷和支教团的成员们,提前一个月来到云龙县的支教点,在三所中小学升级打造出“梦想课堂”和“梦想共创营”。音乐课、纽扣画、陶笛课,支教团的成员们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开设了丰富的兴趣课程,不仅陪山里学生们度过了一个快乐暑假,也让自己提前进入了教学角色。
除了每天接送孩子们上下学,针对部分家庭困难学生,他们开展一对一爱心助学、送教上门。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他们又分别承担起不同科目的辅导,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6年来,同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青年学生们,已经为家庭困难学生累计联络社会资助超过45万元。通过“支建+支教”,在全国建起了13间梦想教室,成为山区学生的人生“梦想基站”。
同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汤闰婷: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我们青年人就应该把个人发展同祖国需求人民需要相结合,去到基层一线,担负起使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用教育为全面脱贫出一份力。
(总台央视记者 周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