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荔枝网评:书写生态治理新篇章,绽放美丽中国好“气质”
“不经意的晨昏,目光能够穿越锦官城的轻云薄霭,与贡嘎对视,与幺妹儿(四姑娘山中的一座)凝睇。”网友们观山记录的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成都能望见雪山的天数达到37天,同比增加了14天!在城市遥望雪山,已经成为四川成都空气质量改善的亮丽名片。其实,不止成都,放眼全国,好“气质”已不再是稀有品,公众的蓝天幸福感显著增强。
大气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到《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大气污染治理步伐不断提速。经过艰苦努力,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治理大气污染速度最快的国家,2019年全国重点城市PM2.5和二氧化硫平均浓度分别比2013年下降43%和73%,重污染天数下降81%,中国的“气质”越来越好。
坚持科学治理,为中国好“气质”添智力。大气环境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科学施策,才能事半功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越往深处推进,难度越大,越要依靠科技力量的支撑。1436个监测点位,基本上实现了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的有效监控,一张健全完备的国家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让污染无所遁形;无人机、遥感卫星、移动监测车、智慧环保系统等,不断投入到污染防治攻坚战中,锁定污染源,对污染来源进行实时追踪和成因分析,为大气污染精准治理提供了有效手段,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科技支撑。来自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信息显示,经过2000位专家近3年的不懈努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的成因已经摸清,这些科研成果有力支撑了区域空气质量的改善。
坚持综合治理,为中国好“气质”强动力。从瞄准大烟囱到聚焦散乱污,从扬尘控制到移动机械污染物减排,从重污染天气应急到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细化方案……既着眼全局,又注重细节,蓝天在增加,是综合施治的结果。以推进冬季清洁取暖为例,它直接关系广大群众温暖过冬,关系雾霾天能不能减少。对此,近年来各地统筹利用天然气、地热、生物质、太阳能、工业余热等各类清洁化能源,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油则油、宜热则热,“以气定改,先立后破”,多措施并举,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目前,北方地区清洁采暖试点已实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全覆盖,仅去年就完成散煤治理700余万户。
坚持携手治理,为中国好“气质”聚合力。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是一项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一直以来,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改善环境质量而努力,使我们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综合看,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从工业烟尘、酸雨到颗粒物,大气污染治理的控制目标、管理模式都发生了重大转变,不变的是各地区各部门持之以恒的努力和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正是八方合力,久久为功,才推动蓝天保卫战稳步实施,成效渐显。
目前大气污染治理已经进入攻坚期,要确保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收官,仍面临着许多挑战。但放眼现实,提升环保意识、践行绿色生活,每个人都在身体力行。只要各方用力、人人尽责,持之以恒,相信我们必将彻底打赢蓝天保卫战,让“中国蓝”“好气质”长相伴、永相随。(罗建华)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