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一定要稳稳的!” 专家讲述“再造火星表面”
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参与火星探测着陆科研的天津大学教授蒋明镜一遍又一遍看着探测器升空的画面,由衷地祝福:“天问加油!落地一定要稳稳的!”
蒋明镜教授带领的“北洋能源与环境岩土”团队承担了地面火星地表研制项目。“我们的主要任务可以形象地称为‘再造火星表面’,我们团队被很多网友形象地称为‘造星’团队。火星上的重力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模拟火星地表地貌形态等环境特征,对于未来探测器在火星重力环境下成功着陆具有重要意义。”蒋明镜介绍,他们的研发内容主要包括:模拟地表成像区域基础场地、工作区基础场、火星地表特征、模拟火壤着陆试验床、火星表面激光和微波特征等。
经过两年的艰苦钻研,蒋明镜带领团队“造星”成功:顺利建造了着陆器着陆点的典型火星地表;模拟了接近火星表面真实形态的火星地表地貌等视觉环境,并满足试验器对可见光、雷达和激光的反射要求;为火星验证器携带的火星探测器设备提供类似火星的探测环境等一系列任务。
2019年11月14日,他们成功开展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着陆器悬停避障是我国火星工程研制进程中的重要环节,随着试验火星探测器稳稳落下,标志着我国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圆满成功,这让我们倍感振奋。此后,我们又做了模拟火星土壤承载特性、火星表面数字模拟等研究,并在做一些小行星探测研究。”蒋明镜说。
蒋明镜教授及其团队为火星探测着陆作出的显著贡献,得到了充分肯定,团队被授予“火星着陆综合试验场建设突出贡献单位”称号。“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7个月后火星见!”蒋明镜教授说。
本报记者 商 瑞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