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唐山7月28日电 题:唐山大地震44周年祭:愿逝者安息 生者无畏
中新社记者 王天译
红日初升,透过淡淡雾霭,照亮了黑色墙壁上的一排排鎏金名字。阳光拉长了纪念墙的背影,纪念墙下,花环相映,挽联相接。
今天是唐山大地震44周年纪念日。位于唐山市南湖东侧的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内,天未亮就有市民陆续赶来悼念。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造成242769人遇难。2008年7月28日,高7.28米、长500米,设计容量24万个名字的唐山地震纪念墙在唐山地震遗址公园落地,成为唐山人祭奠、凭吊地震罹难者的永久场所。
55岁的张新国将一束鲜花放在纪念墙下,怀里仍捧着一束鲜花,怔怔地望着墙壁上的四个名字。他的父母、叔叔和弟弟都在地震中遇难,他自己也被屋顶的横梁砸断了腿,“要不是医生全力抢救,别说这条腿了,我的名字也许早和父母一样,刻在了墙上。”
治愈后的张新国被唐山一对在地震中痛失子女的夫妇收养。在养父母的精心照顾下,他学业有成,还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如今,养父母都不在了,我要替他们去祭奠弟弟妹妹。”张新国眼含泪水,向另一面纪念墙走去,那里还有他从未谋面的亲人。
78岁的李凤娇在孙女的搀扶下,从怀里掏出一方褪色的手帕,把墙壁上的一个名字擦了又擦。李凤娇说,地震那晚,她正身怀六甲,丈夫在钢厂上班没有回来。地震来临时,13岁的女儿把弟弟抱了出去,又跑回屋里扶她,房屋瞬间塌下,女儿用身体护住了她,却再也没有醒来。
“这是闺女生前最喜欢的手帕,我留了40多年,每年的今天和女儿的生日,我都要拿出来看看。”李凤娇擦干眼泪说,在最无助的时候,她们盼来了解放军。家园重建后,她让儿子参了军,如今孙子又在部队服役,“听他父亲说,他现在正在安徽参加抗洪抢险。”
半个月前一场5.1级的地震,让唐山备受关注,李秀兰的老家河北唐山古冶区卑家店镇前巍峰山村就位于这次余震的震中。她告诉记者,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时,村子约三分之一的村民遇难,很多活下来的村民都集中到山坡上,每当救援的直升机飞过,村民就挥手大喊,渴盼救援物资。而这次余震发生当日,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就从相隔400多公里的石家庄第一时间赶赴村里慰问,这让她感动之余,更感慨祖国的飞速发展。
距纪念墙不远的地震遗址上,倒塌的房屋和扭曲的钢梁仍诉说着地震来临时的惨烈,与之一墙之隔的唐山市区,早已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成为世界著名的钢铁之都。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发布《2019全球城市指数报告》显示,唐山在全球城市综合排名中位列第130位,在全球城市潜力排名中居第77位。
回望震后的44载,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幸存下来的唐山人民无畏无惧,用两代人的时间,打造出一座新城,社会经济全面振兴,铸就了“唐山精神”。(完) 【编辑:刘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