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温州7月22日电(见习记者 李典)地处改革开放先行区,浙江温州南端的苍南小城身临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洪流之中探索数载,在致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实践出可供参考的县域样板。
风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景。 李典 摄苍南县在发展经济之余,一度面临人口流动大、社会治理难的窘境。这亦是温州诸多县城面临的问题。此局如何参透?这座浙南小城给出的答案是:着眼乡村、城郊社区、新型城镇社区各自痛点,“三驱并进”提升服务能力,激活社会发展的一池春水。
美丽乡村:“三治融合”引领治理新格局
走进位于苍南县马站镇的“网红村”中魁村,数名农人正在数十亩的玫瑰园里劳作。蓝天白云交相辉映下,安逸、静谧的美丽村庄尽收眼底。
风华社区打造宜居宜业新社区。 李典 摄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成长为一个拥有“全国民主法治村”“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三张国字号金名片的美丽乡村,中魁村的密钥之一便在于自治、法治、德治共融共建的乡村基层治理新格局。
中魁村党总支书记林言忍告诉记者,在中魁村,满山的柚子树,无需人看守,连落在地上的柚子,村民也绝对不会去捡。原来,早在5年前,中魁村就成立了法律顾问团,通过在村内开展法律宣讲、法律援助等活动,遵纪守法早已深入人心。
在中魁村“香柚大道”,路边宣传栏展示着“最美党员”“最美婆婆”等十大最美中魁人,引导着村民见贤思齐,树起了一根老百姓行动上的道德标杆。
而在村风民风上,每逢红白喜事,村民们第一时间便会给村干部打电话,主动询问礼金数量、酒席规模等标准。林言忍说,自从把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之后,如此操作已经成了共识,有效刹住了铺张浪费之风。
村民腰包鼓起来、良好乡风润心田……这一蝶变正是苍南打造“三治融合、四季和合”村社治理的一个缩影。得益于网格化治理的深入推进和村规民约、法律顾问、普法宣传等的全覆盖机制,苍南写就了平安和谐的题中之义。
玉和社区展厅一角。 李典 摄城郊社区:社企共建“点单”解治理之难
将目光从乡村转移到城乡之间,随着撤村改社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处于苍南县灵溪镇城郊结合部的风华社区人口正快速集聚,诸多轻工小微园和各非公企业的落地,给基层治理带来了新挑战。
为此,当地推出群众点单、社区接单、党员志愿者领单的“三单制”服务模式。疫情期间,苍南县驻企工作小组和一线防疫人员通过网格信息收集、服务窗口受理、微信群沟通等形式,线上线下获知企业、居民的真正诉求,解决了生活生产中的诸多问题。
由于疫情导致理发店停业,很多企业职工和居民群众的“头等大事”亟待解决。收到这一“点单”后,风华社区于2月13日、14日两天,组织“红色关爱免费理发”服务,及时解决群众所需,获得了一致点赞。“在助力复工复产的关键时刻,大伙需要什么,社区就提供什么。”风华社区书记颜怡后说。
此外,该社区推出党课一线讲师团、“救在身边”救护培训、微企招聘等附属“菜单”20多条。有了这些“菜单”,灵溪坝头轻工小微园的青年职工小李每天下班后,都会约上同事,来到这里健身、看书、参加活动等,“这里让我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苍南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钷表示,这种全方位、零距离的“无缝服务”,实现了居民需求与志愿服务之间的供需对接。
化“各自为政”为携手发力、化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小城和谐安逸的氛围之下,见证着苍南基层善治的另一种姿态。
玉和社区的活动体验区,家长陪伴孩子玩乐高游戏。 李典 摄新型城镇社区:“幸福”针线绣出治理锦绣图
如若将基层工作比作绣花,那么,幸福感就是那条串联基层治理方方面面的线。如何对社区进行高效管理,关系着居民的幸福指数。
作为苍南首个新型城镇社区,刚刚成立两年的玉和社区70%的居民为青年,且受教育水平较高,这意味着居民需要更高的管理水平。
因此,玉和社区创建“家门口学院”,开展摄影、插花、养生等培训,吸引了一批社区退休党员教师、大学生党员志愿者参与其中。
“我们退休之后空闲很多,社区里举办的活动不仅让我们感到充实,也能增加邻里间的交流,促进社区和谐。”谈及社区活动,“家门口学院”模特队成员肖大妈竖起了大拇指。
如今,许多社区居民都和肖大妈一样,“参与其中,体味幸福。”结合居民反馈的需求,玉和社区每周定期开展服务居民活动。例如,社区与烹饪协会联合举办烹饪厨艺展示活动,邀请星级酒店厨师长为居民群众讲解食材选择、菜系用料,并现场展示精湛厨艺;社区居民也是轮番上阵展示厨艺,邀请评委、居民品尝打分、交流厨艺。
“我们打破了封闭式小区沟通难壁垒,让社区与居民产生良性互动。”玉和社区主任陈明树说,“智慧”概念也被引入到社区服务中,通过便民服务、惠民互动、社区资讯等,链接起了居民的工作和生活。
以幸福为码,如今,这座浙南小城正绣出基层社会治理的锦绣图景,激活了社会发展的一池春水。(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