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颉明与工友正在使用望远镜查看鄱阳湖特大桥附近水域船舶通行情况。
“我们24小时守在桥上,就是要确保大桥和列车安全。”九江桥工段琵琶湖路桥养修工区工长党颉明,手握望远镜,用眼睛逐段“扫描”着鄱阳湖广阔的湖面。
全长5500米的九景衢铁路鄱阳湖特大桥,横跨于鄱阳湖之上,一侧是鄱阳湖,一侧是长江,加之大桥处于风口位置,湿冷的大风有时能达到六、七级,被称为“风口浪尖”上的铁路桥。
“洪水这么大,我们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连日来,江西省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多地遭受洪涝灾害侵袭,随着鄱阳湖水位的持续上涨,压在党颉明心头上的安全压力越来越大。
火眼金睛,拦停超限船舶20多艘
党颉明和工友定时穿过290米的箱梁到钢梁下,检查桥梁部件状态。
“大桥上安装了自动水位测量仪,可以实时向安全调度中心报告水位情况,我们还可以通过监控摄像头观察过往船只,发现超高超限的大型船只,要立即用喇叭呼停,防止撞上大桥钢梁。”党颉明和工友盯守在大桥上,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启动警报系统。
鄱阳湖特大桥共有145个墩台,14余万套螺栓,尤其是桥墩支座上的高强度螺栓是党颉明和工友检查的重点。
“封航前,往来各类船只很多,眼睛都快看花了,目前船少相对少了些,但是有可能危及到大桥安全的船,一条也不能放过,这些天我们已经拦停了20多艘。”党颉明说,那些又宽又高的大型船只最容易给大桥造成伤害,尤其是挖砂轮和吊机船,船上的呆架、腕臂及挂钩高度超限,很容易撞伤大桥钢梁。
拦停船舶需要使用大功率喇叭向船只喊话,受持续暴雨和使用过频影响,导致喇叭日前出现了一次故障,党颉明和工友冒雨进行了换修作业,确保喊话喇叭24小时全天候不“失声”。
风雨无常,在“空中摇篮”排除故障
党颉明和工友利用望远镜逐个“扫描”大桥桥墩支座上的螺栓并做好记录。
除了要防止大船撞上大桥,党颉明和工友还要定时穿过290米的箱梁到钢梁下,观察大桥螺栓有没有断裂,桥墩有没有被船只擦伤,发现故障或隐患都需要及时排除。
据了解,鄱阳湖特大桥每月都要进行一两次全面巡查,入汛后,为了确保桥梁设备状态良好,需要对大桥进行加密检查。党颉明带领工友对桥上全部的螺栓检查一次,少则两三天,多则七八天,每天要作业12个小时左右。
鄱阳湖的潮湿气候和列车经过时的震动都会造成螺栓松动,最多的时候一天就要更换八九十套。上桥作业,大桥的箱梁是党颉明和工友进行检修的必经之路,这里漆黑一片,走过8个这样的箱梁,才能到达悬空19米的检查梯。只要湖面上的风力稍微大一些,悬空在湖面上的检查梯,就会被吹得不停摇晃,犹如“空中摇篮”。
党颉明与工友还可通过监控视频查看往来船舶的运行状态,大桥每天的巡检情况页也要做好记录。
鄱阳湖的天气,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突然到来的风雨,会给高空检修作业带来更大的难度。
与党颉明一起守桥的工友周润海说:“检修大桥发现的故障和隐患,我们能够完成维修的就直接修复了,如果碰上两个人修复不了的,就需要从工区抽调人手来抢修,确保故障能够及时排除。”
坚守“孤岛”,主食是守桥“三件宝”
目前,通往大桥的陆路交通已被洪水阻断,守护大桥的看守房仿佛是汪洋中的一个“孤岛”,岛上也仅有守桥人而已。鄱阳湖特大桥日间需要行车,一般只能等凌晨2点到4点之间,铁路检修人员才能上线路作业。
“我们两个人,吃住都在这里。”夜半时分,与党颉明轮班的工友周润海,沿着钢轨步行近4公里前往看守点,并带去每天必需的给养。他们笑着说,守桥有“三件宝”—— 火腿肠、泡面加面包,一件都不能少。
汛期以来,他们全天候坚守在九景衢铁路鄱阳湖特大桥,饿了就啃个面包、吃碗泡面充饥。
“这里下一个月的雨,比我老家渭南下一年的水都多。”党颉明,这个出生在黄土高原的陕西汉子,从来没想过自己会与大江大湖如此贴近。他参加铁路工作5年,养护大桥快4年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高的水位。
“守桥是连轴转的,活动区域就是大桥和看守房两点一线。”党颉明说,每天有近百趟列车要在大桥上通过,检修工作必须夜以继日,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总有人回不了家。“我们在这里值守,大桥安全,我就安心。”
素材:《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江西记者站(南昌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字:丁波 王浩
图片:王浩 黄旸
编辑:苏凡
实习编辑:闫丰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