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国耻 实干兴邦——写在全民族抗战爆发83周年之际
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勿忘国耻 实干兴邦——写在全民族抗战爆发83周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王君璐、李放、张骁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炮轰宛平城,卢沟桥畔硝烟弥漫,笼罩在熊熊战火之中。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当民族危亡之时,总有中华儿女挺身而出!
侵略者的枪炮声将一个沉睡的民族惊醒,卢沟桥上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第一枪。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不屈不挠、浴血奋战,与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殊死搏斗,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全民族抗战的壮丽史诗。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中国人民最终打败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时光易逝,精神永存。伟大的抗战精神始终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
83年后的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面临重大威胁,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果断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14亿中国人民坚韧奉献、团结协作,构筑起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有效遏制了病毒传播,为全球战“疫”作出了重要贡献。
再次漫步卢沟桥畔,行走在宛平古城,望着城墙上的累累弹痕,仿佛还能听到全面抗战的枪炮声。如今,一场全民战“疫”在宛平城打响。在疫情防控一线成立12个临时党支部,下沉干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民警、社区工作者等各类组织的党员全部纳入其中,由临时党组织统一领导、统一调配……这是北京全城动员、全民抗疫的缩影。
83年后的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为之奋斗的梦想终将成真。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广大党员干部也正在争分夺秒,坚决打赢这场硬仗。在距离北京4个多小时车程的内蒙古乌兰察布,8个国家级贫困旗县已全部脱贫摘帽,但受疫情影响,当地农产品出现滞销情况,部分农户存在返贫风险。
“最近我们挂职干部团队把8个国家级贫困旗县又全部跑了一遍,整理筛选出400多款农牧产品,想办法把这些扶贫助农产品和北京巨大的消费市场对接起来。”北京市第五批援蒙干部、乌兰察布市扶贫办副主任刘鹏介绍,“在路上”是扶贫挂职干部工作的常态,“只要能帮当地百姓把东西卖出去,我们多跑两趟不算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共产党员始终冲锋在前,不辱崇高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在全民抗疫的战场上,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9000多万名党员挺身而出,“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响彻神州,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在决战决胜的最前线,共产党员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斗志,带领群众向贫困宣战。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目前在岗91.8万名。他们坚守在全国脱贫任务最艰巨的地方,向贫困堡垒发起最后的冲锋……
“从全民族抗战到全民抗疫,再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的抗战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前进。”北京市丰台区宛平城地区党工委书记薄澜说。
曾亲历卢沟桥事变、如今年近90岁的郑福来老人戴上红袖章,成为宛平城疫情防控志愿者的一员。“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抗战历史必须铭记,抗战精神必须传承!”郑福来说。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