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以往南方雨季是“哗啦啦”,今年简直就是“轰隆隆”,截至7月2日,中央气象台已连续31天发布暴雨预警。6月份,我国江南、长江中下游、江淮入梅时间较常年偏早,南方地区共出现5次大范围降雨天气过程,暴雨覆盖范围广、强度大,江苏、安徽、湖北等地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倍以上。未来,雨还要下,新一轮暴雨已至,京津冀也会加入,山东也将于7月中旬进入雨季。
今年为何暴雨偏多?还将持续到什么时候?公众要注意什么?听一听中国气象局专家的解读。
暴雨为啥偏多?
汛期降雨的时候观察降雨分布图,很容易发现呈明显的带状分布,而且雨带还会上下移动;有形的雨带勾勒出的是常年影响我国天气的“副热带高压”轮廓的一部分。
“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主要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王永光表示,今年6月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西北太平洋对流层低层盛行异常反气旋风场,副高西侧引导来自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明显偏强,为南方地区持续性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
此次降雨有三个特点:“广”“大”“强”
按照中央气象台的分析,今年汛期雨情具有三个特点:暴雨覆盖范围广、雨量大、极端性强。
这雨有多大?
12个太湖的水量落在了湖北
今年汛期的降雨量之大,从数据中可见一斑,近六分之一国土雨量超200毫米。
据统计,全国6月平均降水量达110.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2%,为1961年以来第九多(1998年为历史同期第一多)。如果按省份排个名的话,湖北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最多,江苏、黑龙江均为历史同期次多。
多到什么程度?以湖北省为例,把降雨换算成体积水约为530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太湖,0.5个青海湖!
水量对比 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这雨有多广?
6月份南方大部一半时间都泡在雨中
6月21日开始的降雨过程被称为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此轮强降雨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贵州、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以及广西等10余省份被其锁定。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6月南方15省(区、市)降雨量250毫米以上覆盖面积达110万平方公里,400毫米以上降雨面积约27.6万平方公里。
整个6月期间,除云南中北部外,南方大部有一半时间泡在雨中,广西东北部、云南西部等局地降雨日数超过25天。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此前的研判,6-8月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降水总体呈“南北多、中间少”的空间分布,涝重于旱。也就是说,未来暴雨可能会南北齐发。
6月18日下午,云南省昆明市突降暴雨,市民冒雨出行。 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这雨有多猛?
多地降水突破历史极值
一般4月到6月上旬,我国华南处于前汛期、江南部分地区处于梅雨季,而到6月中旬雨带会北抬,进入长江中下游一带。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介绍,从阶段性特征来看,今年南方的降雨时间还算正常,但强度确实比较强。最近南方一些省份,例如湖北东部、四川东部、重庆等地,降雨比常年同期偏多2—4倍,局地甚至多5倍。
6月以来,南方地区有41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突破6月日降雨量极值,广西阳朔等5个测站突破历史极值。
如此强的降雨造成的后果,是长江流域江河湖库水位迅速上涨,部分河流出现超警戒洪水,有的支流发生超历史的洪水,局部地区洪涝地质灾害严重。
6月22日,重庆市水文监测总站发出了洪水红色预警,这是该站自1940年建站以来,首次拉响红色警报。
6月29日下午,武汉市洪山区一小区渍水点,连降暴雨小区湖里鱼儿外逃,一些市民雨后在渍水的马路上捕鱼。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未来,雨还要下
新一轮暴雨已至,京津冀也会加入
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显示,7月1日至3日,四川东南部、重庆中南部、贵州、云南、湖北西部和南部以及江南中北部等地雨势仍然强劲。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分析,这轮降雨强度较大,与6月底强降水过程的影响区域具有一定重叠,累积降水量将较常年平均值偏多1~2倍。
值得注意的是,华北、黄淮等地也加入了“降雨阵营”。7月1日至3日,华北、黄淮将经历一次降雨过程,其中京津冀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山东7月中旬进入雨季
公众出行需关注临近时段的预警信息
山东今年雨季将于7月中旬开始,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了解到,今年以来(1月1日8时至7月2日8时),山东全省平均降水量272.1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30%,比去年同期偏多140%。入汛以来(6月1日8时至7月2日8时),全省平均降水量93.6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2%,比去年同期偏多122%。据气象部门预测,汛期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两成左右,鲁西、鲁中可能偏多两到五成,出现极端气候事件的概率增大,局地强降雨多发,暴雨引发洪涝、山洪和城市内涝风险大,可能有1~2个台风影响我省及邻近海域,防汛工作形势严峻复杂。
气象专家提醒,当前全国处于汛期,强对流天气多发,常伴有雷雨大风、冰雹、局部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公众应该增强自身的防护意识,出行前及时查看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请大家密切关注临近时段的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尽量避免在强对流活动期间外出。
(编辑 巩小龙 综合:中国新闻网、光明日报、澎湃新闻、山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