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实前沿创新混合9月9日发行 重点把握科技赛道机会 依托科技优势加速数字化转型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助力服务贸易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服贸会吸引1.8万家境内外企业参展参会 嘉实远见企业精选9月3日发行 采用两年持有期模式 创文有我---之移风易俗 全力促进经济回稳向好——十一论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暨市委工作会议精神 台前县:吹响号角 决战决胜收官战 创建文明城市 建设美好家园系列访谈(十五)访谈|完善城市基础功能 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书记 郭庆春 “三棵树”植根濮阳沃土且待枝繁叶茂 305万元救助金暖心“两癌”贫困妇女 市领导到清丰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南乐县:擂响战鼓 大干实干一百天 “私投快递将被罚款”具有示范性 濮阳首部音乐剧《桑间绝恋》即将与观众见面 东北抗联遗址“云展播” 感受传承历史培育家国情怀 国庆中秋连休8天!下次“双节同过”要再等11年 【海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 | 铭记历史 继往开来 三部门出手!不能“谁能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 今年中国洪涝灾害共造成7047.1万人次受灾 9月3日起首都机场国际客运航班恢复直航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 | 中国已经确立作为创新领先者地位 “日军细菌战罪证”上线,让历史说话!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 | 中国创新发展目标明确 在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业等方面有规划 服贸新发现 | 旅游服务专题展区设立“旅游+科技”板块 展示科技赋能旅游 海外参展商谈服贸会 | 阿苏港国际事务副总裁 “通往中国的高速公路”越来越宽 创新服贸 互惠共享 | 中国对外开放新引擎 外商共享服贸市场新机遇 服贸会展馆将向社会公众开放,个人观展须提前两天在线预约 海关总署等部门推出一系列新举措 |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促进贸易便利化 揭露日军侵华罪行 内蒙古档案馆完成千余卷档案编译 北京的这场盛会,与你有关 数字人民币什么样?何时能用上?将如何影响你我? 【聚焦服贸会】北京成全球服务业发展领先城市 破解难题 助推改革 海南自贸港8项制度创新案例发布 【行走自贸区】天津自贸区:服务京津冀成效明显 打造协同创新高地 廖国勋任天津市副市长、代理市长 特区40年 | 厦门经济特区跨岛发展 砥砺奋进擘画美好蓝图 《在华一年——苏联电影记者笔记》中文版首发 大量珍贵史料首次在国内发布 重磅!车险新规9月19日施行,车主迎来这些红利! 【行走自贸区】高新技术为翼,武汉自贸片区疫后重振步入“快车道” 昨天,今天!胜利,唯有胜利! 勿忘今日!纪念伟大胜利! 新疆宣布:全面恢复!开放所有户外景区! 新疆发布研究报告称所谓“种族灭绝”没有任何根据 矫正“谁死伤谁有理”,正当防卫认定新规来了! 最高法公布7起涉正当防卫典型案例 含福州赵宇案等 江苏规范中小学生竞赛活动 不得擅自组织全省性竞赛 看!那些峥嵘岁月里的“微表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应急管理部:12省份累计有250万贫困人口遭受洪涝灾害 今年全国洪涝灾害较严重 主要指标呈“三升、两降” 中国历程丨刻刀作枪上战场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望远镜、粒子对撞机…… 科学家想把这些设备搬上月球

2020-06-30 12:26:38来源:科技日报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开始,多个国家先后发射了数十颗专门用于测量太阳和地球辐射的人造地球卫星。然而,人造地球卫星存在一些不足,重要原因在于其对地观测视角有限,而且不是长期稳定的观测平台,难以对地球进行长周期大尺度的连续观测。

因此,有必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和途径来精确观测地面—大气系统辐射能量收支,进而探究全球气候变化机理。为进一步提升对地观测能力,遥感领域著名学者郭华东院士曾提出构建月基对地观测平台,利用传感器组对地球的宏观现象进行监测的构想。

作为地球唯一的自然卫星,月球的自转被地球潮汐锁定,正面永远朝向地球,在月球正面设置对地球的观测装置,可以简化探测器的指向跟踪模式,连续同步得到半个地球的热环境遥感及其时间变化信息。“月面对地观测具备长期一致性、整体性、稳定性以及唯一性这几大优势,有望成为一个独特的对地观测平台。”平劲松指出。

此外,在空间天气与环境的科学研究和监测方面,比较典型的需求是使用极紫外波段的传感器,精细监测地球等离子体层和磁层结构特征,监测地球两极和电离层上部爆发辐射的千米波长电磁波和高层大气雷电环境,以及在不同月像状况下监测这些等离子体层结构、爆发辐射与太阳风和地球磁鞘层之间的耦合关系。

借力月面装置 探测低频引力波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人类先后在月面设置了5个激光反射镜。天文学家可以在地球上向设置在月面的激光反射镜发射激光,并捕捉反射回来的光束,进行激光测距实验,对地月系统动力学演化展开研究。

“这一研究持续了数十年。在地月之间38万公里的距离上,目前距离测量精度达到了2—3厘米,速度测量精度达到了20微米/秒。”平劲松介绍,该研究发现月球每年以3.5厘米左右的速度远离地球,最早在空间领域验证了广义相对论引力延迟效应。

有学者提出,未来借助在月面设置高性能原子钟、微波转发装置、多普勒测速仪、相位距离测量装置等,有希望在地月空间的微波或激光链路上开展空间低频引力波的探索。

同时,借助在月面设置时间频率基准装置,可以更有效地通过地月链路获得地球和月球转动异常信息,揭示导致转动异常的星球内部物质及其动力学分布特性。

此外,结合绕月卫星、地球轨道卫星和地月激光测距,科学家认为,将有机会检测地月空间和绕太阳飞行轨道上是否存在可被感知质量的暗物质。

搭建月球基地 面临诸多挑战

借助空间平台开展低频引力波探测,假设测量精度相同,在更长的距离和质量更大的天体周围会获得更加灵敏的探测能力。如果在地火、地木、地土距离上开展高精度微波测量,会比在地月距离上开展引力理论的验证更有利。

“但从可及性、成本和天然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和其他天体相比,在月球上搭建科学设施,开展科学探测的可能性最大。”平劲松认为。其中,对设备规模要求不高的月面探测研究,如地月动力学、对地空间天气遥感、月球背面单元低频射电天文观测等,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条件,实现相应科学研究目标的技术可行性相对较高。

然而,对于那些需要依靠大规模设备开展的月面探测,无论是依托无人基地还是有人基地,技术上仍存在许多瓶颈。包括搭建高能物理装置、月背低频射电天文巨型阵列、月基对地遥感观测等,都必须建立在对月球成熟开发的基础上,具备形成月球基地的条件后才有可能实施。

“可以看出,月球基地本身的建设技术,实际上构成了在月球上开展相关科学探索最大的技术瓶颈。”平劲松指出。 【编辑:朱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