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实前沿创新混合9月9日发行 重点把握科技赛道机会 依托科技优势加速数字化转型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助力服务贸易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服贸会吸引1.8万家境内外企业参展参会 嘉实远见企业精选9月3日发行 采用两年持有期模式 创文有我---之移风易俗 全力促进经济回稳向好——十一论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暨市委工作会议精神 台前县:吹响号角 决战决胜收官战 创建文明城市 建设美好家园系列访谈(十五)访谈|完善城市基础功能 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书记 郭庆春 “三棵树”植根濮阳沃土且待枝繁叶茂 305万元救助金暖心“两癌”贫困妇女 市领导到清丰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南乐县:擂响战鼓 大干实干一百天 “私投快递将被罚款”具有示范性 濮阳首部音乐剧《桑间绝恋》即将与观众见面 东北抗联遗址“云展播” 感受传承历史培育家国情怀 国庆中秋连休8天!下次“双节同过”要再等11年 【海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 | 铭记历史 继往开来 三部门出手!不能“谁能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 今年中国洪涝灾害共造成7047.1万人次受灾 9月3日起首都机场国际客运航班恢复直航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 | 中国已经确立作为创新领先者地位 “日军细菌战罪证”上线,让历史说话!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 | 中国创新发展目标明确 在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业等方面有规划 服贸新发现 | 旅游服务专题展区设立“旅游+科技”板块 展示科技赋能旅游 海外参展商谈服贸会 | 阿苏港国际事务副总裁 “通往中国的高速公路”越来越宽 创新服贸 互惠共享 | 中国对外开放新引擎 外商共享服贸市场新机遇 服贸会展馆将向社会公众开放,个人观展须提前两天在线预约 海关总署等部门推出一系列新举措 |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促进贸易便利化 揭露日军侵华罪行 内蒙古档案馆完成千余卷档案编译 北京的这场盛会,与你有关 数字人民币什么样?何时能用上?将如何影响你我? 【聚焦服贸会】北京成全球服务业发展领先城市 破解难题 助推改革 海南自贸港8项制度创新案例发布 【行走自贸区】天津自贸区:服务京津冀成效明显 打造协同创新高地 廖国勋任天津市副市长、代理市长 特区40年 | 厦门经济特区跨岛发展 砥砺奋进擘画美好蓝图 《在华一年——苏联电影记者笔记》中文版首发 大量珍贵史料首次在国内发布 重磅!车险新规9月19日施行,车主迎来这些红利! 【行走自贸区】高新技术为翼,武汉自贸片区疫后重振步入“快车道” 昨天,今天!胜利,唯有胜利! 勿忘今日!纪念伟大胜利! 新疆宣布:全面恢复!开放所有户外景区! 新疆发布研究报告称所谓“种族灭绝”没有任何根据 矫正“谁死伤谁有理”,正当防卫认定新规来了! 最高法公布7起涉正当防卫典型案例 含福州赵宇案等 江苏规范中小学生竞赛活动 不得擅自组织全省性竞赛 看!那些峥嵘岁月里的“微表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应急管理部:12省份累计有250万贫困人口遭受洪涝灾害 今年全国洪涝灾害较严重 主要指标呈“三升、两降” 中国历程丨刻刀作枪上战场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补齐公共场所急救短板(无影灯)

2020-06-12 09:27:14来源:人民日报

补齐公共场所急救短板(无影灯)

只有全社会编织一张密实的“急救网”,才能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日前,天津西站的电子监控记录了惊险一幕:一名旅客在扶梯口突然倒地,没有呼吸和脉搏。两名刚好路过的医生初步判断是心脏骤停,立即实施人工心肺复苏。与此同时,民警迅速取来站内的自动体外除颤器。经过两次电击,旅客恢复了正常心律。关键时刻,这台“救命神器”为抢救患者赢得了时间。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4.4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平均每天约1500人,每分钟约1人因心脏骤停而离世。但是,由于一些公共场所没有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影响了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近年来,不少医学界人士呼吁,地铁站、飞机场、体育馆等公共场所都应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等设施,以体现对生命的尊重。

然而,也有人认为,公共场所配置急救设施,花那么多钱,万一用不上,不是白白浪费了吗?其实,急救设施本来如此,宁可“备而不用”,也不能“用而无备”。事实上,公共场所配备急救设施,其社会效益岂能用金钱来计算?这就像配备灭火器一样,即便从来不用,也要保持一定数量。

其实,在所有公共服务中,没有哪一项能比挽救生命更重要。生命价值高于一切,这是文明社会的“最大公约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理应体现生命至上的原则,将公共场所急救服务摆在优先位置。《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指出,公共场所应当按照规定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设施。可见,提高公共场所急救服务水平,不仅是道德的呼唤,更是法治的要求。公共服务具有公益属性,不以营利为目的。各级政府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提高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普及率,尤其在地铁、火车站、体育场馆、商业街区等人群密集的场所,优先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并设立明确的标识。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鼓励其参与公益事业,增加公共服务总供给。

提高公共场所急救服务水平,不能光有“硬件”,更要有“软件”。当公共场所配备急救设施后,还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的人。心源性猝死绝大多数发生在医院之外,而最佳抢救时间是4分钟。如在1分钟内完成除颤,成功率可达90%。在救护车到达事发地前,第一目击者开展心肺复苏和心脏除颤是挽救生命的关键。当前,公众急救知识缺乏仍是一个现实问题,亟待补齐短板。一是推进急救知识进校园,将急救知识纳入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二是推进急救知识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加大对普通大众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急救技能;三是培育专业的急救公益志愿队伍,使其成为现场急救的重要力量。尤其是航空、铁路、餐饮、旅店等行业人员,应率先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急救成功率。公共场所每设置一台自动体外除颤器,就应对这台设备周边人员进行培训。《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取得急救培训证书的人员分别达到1%和3%。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全民普及急救知识,是共建共享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

当越来越多的人掌握急救技能之后,还需要营造一个鼓励互救的良好社会环境。《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提出,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红十字等机构应积极开展急救培训,普及急救知识,鼓励医疗卫生人员、经过急救培训的人员积极参与公共场所急救服务。今后,我国还需进一步完善有关救人的法律法规,为见义勇为者撑腰壮胆,让救人者免除后顾之忧。例如,对于急救中出现的种种失误应予以免责,从根本上保障救人者的合法权益。惟其如此,才能让更多公民想救人、敢救人、会救人。

公共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代表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民生保障水平。希望公共场所提供高水平的急救服务,彰显生命尊严,传递人性温度。只有全社会编织一张密实的“急救网”,才能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编辑:王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