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我们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我想是极其深远的。必须尽快在科技创新领域,采取重大的突破来解决这些问题。”4月18日下午,著名科技政策专家、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薛澜教授在2020公益年直播课堂上,分享“新冠疫情后的中国科技创新”这一话题。
薛澜说,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对科技创新来说就是重大的机遇。“这次新冠肺炎,一方面,其重大威胁会促进人类生命科学的深入研究。另一方面,生命科学的研究对人类认识和掌握新冠病毒的规律,探讨和解决问题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破四唯,但别否认科学论文和专利的意义
“人类知识的宝库是通过论文积累起来的。”薛澜教授表示,在基础研究领域,论文非常重要。他说,钟南山以及很多抗击疫情的院士专家们在治疗病人的同时,也在进行科学研究和发表论文。恰恰是这些论文的发表,使他们在治疗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能够编码化,最后使其他各个国家的学者和医生能够从中去学习和改善。“所以我觉得从这一点来讲,科学论文始终是科学研究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志。”薛澜说。
他表示,现在要破除“四唯”,但不能由此否认论文和专利本身的意义。不过,应避免毫无意义、只为充数的专利申请,以及为了发表论文而发表论文的做法。
高校最核心的使命是人才培养
“高校,尤其研究型大学,最核心的使命还是人才培养。”薛澜表示,研究型大学在科研方面也承担重要任务,但高校本身的这种组织形式,更加适合于基础研究,需要去发论文,偶尔可能也有专利。但他们本身并不应该集中太多的精力去做产品开发。
薛澜说,过去,我国企业的研发能力比较弱的时候,很多高校在产品开发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今天,中国的企业研发能力日益增强,更应该成为产品开发应用研究的承担主体。当然在一些领域,如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之结合得非常紧密的情况下,应该鼓励高校和企业之间有更多合作和人员交流。
科技创新领域,政府发挥怎样的作用?
薛澜说,中国的科技创新政策分成三类,市场失灵型、市场发育不全型、追赶型。
市场失灵,集中表现在基础研究领域,这是所有国家的政府都要解决的问题。“基础研究就是需要政府去支持的,这类知识生产出来是对大家共享的,很多企业不一定愿意去投入,这是政府一定要去做的。”薛澜说。
市场发育不全,这类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比较突出。政府要做采取一些措施去改善市场环境、市场生态,使得它更有利于创新的发展。如果已经做好了,政府就应该逐渐往后退,不要再去做更多。
第三类追赶型的政策,那就是超常规地促进科技的发展。在这方面,如果说有明确的像这种国际封锁和限制,政府必须得要去推动(出台)相关政策,来推动相关产品和技术的开发。不过,薛澜认为,“一些超常规的想加速发展的领域,要特别小心。因为有时政府选择某些技术去推动它的发展,做得不好会适得其反。”
农业有多少机会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
薛澜表示,大家历来觉得农业是一种低科技,其实农业也是有巨大机会的。他说,大家有机会可以看一看荷兰,在利用新兴科技推动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推动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方面,有大量鲜活的例子。另外,美国也运用现代科技推动农业生产的颠覆性发展,推动很多优质高效农产品的生产。
“(我国农业)在这方面也是有机会的,关键是要能够让更多的有志于推动中国农村农业发展的大学生和相关专业人员,参与到农村农业的发展当中去。” 薛澜说。(科技日报记者 唐芳)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岳靓
审核:王小龙
终审:冷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