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生产效率的直接提高与应用,人类彼此间联结关系的升级迭代需要整个市场体系的全面演进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文 贾琦
编辑 成静卫
人类是如何一步步征服这个世界的?《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标记了三个关键节点。
7万年前,人类迎来认知革命,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诞生,自此脱胎换骨。
1.2万年前,农业革命出现,人口激增,文字、金钱、帝国和宗教极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500年前,科学成为了人类最强的加速器,工业革命、电力革命、计算机革命,一次紧接着一次的科技爆炸,终于把我们推到了现在——智能革命前夜。
当前,通信速度,5G在操作;算力释放,云计算在筹备中;人力的替代,AI在各领域全速推进......
五花八门的科技分别从自身的角度不断改进提高着各个环节的效率,对应的人类社会生产力则以指数提高。
与5G、人工智能等技术不同,区块链更像是在重新编织一张网,它的意义在于重塑人类的协作方式和彼此之间的联结关系,帮助人类在科技红利逐渐弱化之时,实现关键的一跃。
01
为什么是它?
区块链被列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后的一周内,资本市场先是纵情狂欢,然后迅速冷却。
10月25日,比特币自7400美元左右拔地而起,10月26日一度突破10000美元大关,炒币群沸腾。截至10月31日,又慢慢回落到9000美元左右。
股市相关概念股也坐了一趟过山车。10月28日,128只区块链概念股集体涨停,创造了A股题材爆发之最。10月30日,热到发烫的区块链概念突然急剧降温,百邦科技盘中甚至上演了天地板,直接由涨停到跌停,投资者当天损失就可能达到20%,第二天则继续跌停。
一盆冷水过后,人们都慢慢冷静下来。
除了资本市场,众多科技观察者也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什么才是真正的区块链?”
人们对人工智能很熟悉,但说清楚其内涵很难。人们对区块链相对陌生,但说清楚其本质却很容易。
就人工智能来说,其研究范畴极其广泛,从机器运动学习,到人工神经网络,再到自然语言学习乃至视觉识别等等,我们很难一句话归纳其本质。
但区块链技术则相对容易理解,它就是个数据库系统,提供了一种“去中心化”的储存方式。
对大众来说,熟悉与否来源于应用场景的描述。大量的科幻作品中,我们了解到了人工智能可以有“机器人伴侣”“智能售货员”“机器人战士”以及“机械工厂”等一系列应用场景,而关于区块链,我们只能想到“数字货币”,乃至有些对该领域不熟悉的朋友会误认为“区块链和比特币是一回事”。
这样的差别,从技术角度来谈,来自于它们解决的问题有着本质区别。
5G解决了网速和时延问题,人工智能解决了人力替代问题,物联网解决了对物的精细控制问题。
区块链解决了什么?一个数据库系统,能解决什么呢?
在此之前,人类史上所出现的所有数据管理体系都是中心化的数据库。它们稳定、高效、庞大,一直以来都运行得很好。
但有一些衍生问题是中心化数据库所无法解决的。
比如“安全”。权威机构再值得信任,那也是信任他人。而区块链分布式账本的储存方式,可以让每个人成为相互制约、相互验证的“记账员”,使得信任的载体变成了无感情无立场的代码,这显然又前进了一大步。
相比于其他技术所解决的生产效率中的具体问题,区块链在本质上解决了一个更加抽象的事情,即“人与人的信任”。
02
重塑联结关系
区块链的价值,主要在于对人类联结关系的重塑。
要知道,权力的本质即信息差,而谁可以更接近中心系统并对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操控影响,谁就有权决定生产资料的分配形式,同时在相互关系中处于较高的地位。
去中心化的本质,实则是对权力的高度分解。
而将这一概念与区块链结合起来,需要我们对token(“令牌”)有一个基础认识。
在计算机领域中,无论是基础的网络架构还是服务系统的身份验证等,都涉及到token的概念,其中,“提供证明”是token最主要的核心功能。
在区块链中,token所代表的则是权益证明,谁拥有特定token的所有权,就证明谁拥有了这些token所代表的权益。
对应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将token简单比喻为黄金,黄金(token)在你手里,证明你拥有若干资产,它们无需像纸币一样,要由银行来承认和背书。
比黄金和纸币更加有力的,是token还可以进化为Programmable Money(可编程的钱),意味着钱的存在形式可以变得更加多样化。
无论再微弱的价值,在比特世界中我们都可以用token衡量和汇集。
而做到这一点,则需要“智能合约”的帮助。
根据定义,智能合约是一种旨在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的计算机协议。智能合约允许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进行可信交易,这些交易可追踪且不可逆转。
通俗来说就是,用户提前设定好一个条件,当条件满足时,计算机会自动帮你执行合同,参与者无法耍赖,也不需要第三方来监管。
关于此,我们重点来关注虚拟资产。目前来看,版权、身份(虚拟 ID)、社交媒体账号、公众号、社交媒体社群、个人数据等虚拟资产的商业价值都在急剧膨胀。而在人类 GDP 由原子世界逐步向比特世界迁移的过程中,它们的价值会越来越大。
借助智能合约,艺术和娱乐等虚拟资产的生产、交易方式将发生巨大的改变。
以新媒体艺术为例。现如今,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该领域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体系,但一直面临价格被低估的问题。
因为电子照片、视频可以免费复制,天生与艺术品的“稀缺性”相违背。线下艺术品价值连城的部分在于那个独一无二的原作,而线上的复制品一文不值。
但是,如果区块链定义了线上的源代码才是“原作”呢?那么线下的打印版本,不就只是衍生品,反而一文不值吗?区块链不仅具有时间戳、独一无二、不可篡改等符合艺术品特性的特点,还超越了物理属性,比如不会丢失和被破坏。
今年年初,高晓松曾在清华大学就区块链革命发表了一系列精彩的畅想。
高晓松表示,原来的音乐是要通过三级大型的平台才能触达用户。用户的钱回到作者演唱者手里,还要通过这三级,第一级是词曲版权代理方,第二级是唱片公司,第三级是负责分发的音乐平台。这么多平台成本都要承担进去。
在高晓松看来,艺人可以发行token来跳过娱乐公司。首先艺人发行自己的token,然后通过token融资来制作自己的娱乐或周边产品,粉丝通过token来兑换(购买)娱乐产品,艺人再把收入的20%分红给粉丝,形成良性循环。
现如今,粉丝除了写评论跟投票,实际上并没有更多的可为偶像干的事。通过token,区块链有了发现弱价值的力量。
粉丝可以直接购买的艺人发行的token,也可以通过向他人推荐作品获得token。通过在各个环节中价值token化,大大降低了粉丝参与门槛,这样粉丝不单纯是传统意义上的粉丝,还具有了多重身份。
粉丝可以是艺人的早期投资人,同时也是终端消费者。
在这样的世界中,一首金曲的版权背后,或许有着成千上万的股东参与分红。
通过区块链技术,我们可以真正达成虚拟资产的精确确权和流转记录,进而完成平台、经济体以及用户之间的经济利益分配,这其实就是对整个人类联结关系的全面改进升级。
03
漫长的征程
区块链的故事听起来很美好,但要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将目光转向现实,我们会发现区块链行业中当前真正诞生的应用,说来说去也就是数字货币。
从 2013、2014 年开始,就有很多优秀创业者前赴后继地探索着区块链的应用领域。但由于技术过于原始,资本也冷清多时,大部分在2016年底前熄火。
以供应链金融举例,对于制造业、零售业、工业等领域,供应链金融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通过明确的账期和下游的还款能力对上游进行授信。
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我们发现,参与者的信息化程度极低。一方面,由于供应链条中涉及的企业过多,它们之间的信息流转记录收集由于企业软件的隔离变得十分困难;另一方面,有些供应商自身甚至还没有实现货品及账款流转的线上信息化记录。
想要打通整个行业的信息系统。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首先是一个打通了行业的数据库,其次才是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尚且如此,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谈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无异于空中楼阁。
其次,需要清晰认识到的是,去中心化本身涉及利益的重新分配。
作为一个数据库,去中心化一定是比中心化低效的。所以正确的问题并不是如何在各个场景去中心化,而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分布式系统所带来的价值提升远远大于对效率的牺牲。
在具体的执行推进过程中,我们甚至还不能调和这样一个矛盾:一个中心化的公司,为什么要去定义去中心化的规则?它在这一过程中又该如何盈利?
Wind数据显示,区块链指数涵盖52家公司,细究其业务,要么是机器生产,要么是交易平台,要么是通过私有云来进行变相发币,几乎全都跑不出数字货币的范畴。
它们的价值极易被证伪,股价大起大落自然在意料之中。
相比于生产效率的直接提高与应用,人类彼此间联结关系的升级迭代需要整个市场体系的全面演进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而最重要的是,在一个去中心化为主导的商业升级中,一个中心化的企业很难从这一过程中获取利益。这一由技术原因所决定的天然矛盾,使得区块链商业化落地更是极其漫长。
相比其他技术,区块链很难说解决了什么具体的商业痛点。因而传统的“找到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形成商业模式”的路径很难在区块链的技术应用中得到复现。
但是,随着智能革命的持续发展,人类必将对彼此之间的联结关系产生更高的要求,而那时,区块链将大有可为。